“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年11月,72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

思念蚀骨灼心 2025-10-12 11:27:20

“我就是要来中国报仇的!”2019 年 11 月,72 岁的坂本幸雄接过紫光集团聘书时,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揭开了他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积怨。 坂本幸雄在存储芯片圈子里绝对是响当当的人物,干这行足足三十多年,从德州仪器日本公司的仓库管理员一路做到副社长,后来又执掌神户制钢的半导体部门,每一步都踩在行业的关键节点上。 2002年他接手尔必达存储时,这家由日本多家电机企业合并而成的公司还在泥潭里挣扎,他一上任就烧起三把火,硬生生把尔必达做成了DRAM领域的巨头,市场份额一度摸到近两成,成为能跟三星、美光掰手腕的狠角色。那时候的坂本大概没想过,自己亲手扶起的“孩子”,会栽在美国的连环计里。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就把日本半导体当成了眼中钉。当时日本芯片横扫全球,美国本土企业节节败退,急得直接祭起贸易保护的大棒,从1987年开始掀起半导体战,又是反倾销调查,又是加征百分之一百的关税,逼着日本签订协议限制出口、管制价格。这波操作虽然狠,但日本企业底子厚,靠着技术迭代还能扛住。 可到了尔必达崛起的那几年,美国玩起了更阴的套路,一边纵容美光搞资本运作,一边联合盟友卡死技术和设备供应。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芯片价格暴跌,尔必达本来就扛着高负债,美国又在背后截断了它的融资渠道,眼睁睁看着企业现金流断裂却求救无门。2012年2月,坂本幸雄不得不签下破产重组文件,亲手把自己心血浇灌的尔必达交给了美国美光收购,这份憋屈几乎压垮了这位行业老将。 为啥坂本非要把“报仇”的希望放在中国?看看2019年的行业形势就懂了。当时全球半导体正遭遇寒冬,5月的销售额同比降了14.6%,美洲市场更是暴跌27.9%,DRAM价格三个月里跌了10%到15%,三星、美光这些巨头营收都下滑三成左右。 但中国市场却在逆势扩张,因为咱们太缺自主芯片了,每年花在进口上的钱比石油还多,尤其是DRAM这种关键存储芯片,几乎被美光、三星几家垄断。紫光集团当时已经攒了不少家底,全球四万多员工,是第三大手机芯片设计企业,SIM卡芯片占了两成多市场份额,还搞出了自主创新的DRAM产品和32层3D闪存芯片,就差个懂行的“老炮”把技术和产能串起来。 坂本幸雄一来,就带着团队扎进了DRAM研发。他心里门儿清,要跟美国企业抗衡,得先解决两个死穴:技术和产能。他利用自己在日本业界的人脉,挖来一批资深工程师,还计划在重庆建专门的生产基地,想着把尔必达当年的技术经验和中国的制造能力结合起来,造出能跟美光正面竞争的芯片。 要知道那时候中国做DRAM太难了,合肥长鑫还没量产,晋华刚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卡了脖子,整个行业都缺像坂本这样亲历过国际竞争的领路人。他跟身边人说“不想作为失败者结束人生”,这话里藏的不只是个人执念,更是想在中国制造的平台上,把美国垄断的壁垒砸出个缺口。 可惜天不遂人愿,2021年紫光集团爆发债务危机,申请破产重组,重庆建厂的计划被迫搁置,坂本幸雄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但他没真的停下,两年后又接受了深圳国资控股的昇维旭邀请,75岁的年纪还喊出“这是我一生最后一个工作”,说到底还是没放下那口气。 他心里清楚,中国企业跟三星比还落后四代技术,但中国有最迫切的需求、最充足的投入,还有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正是打破美国垄断的底气。当年美国靠霸权抢走了他的尔必达,现在他要帮中国企业建起自己的存储帝国,这不就是最狠的“报仇”吗? 从德州仪器的仓库管理员到中国企业的战略官,坂本幸雄的职业生涯像一面镜子,照见了美国半导体霸权的霸道,也映出了中国芯片产业突围的决心。他那句“来报仇”,从来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对行业垄断的反抗,是对技术理想的坚守,这大概就是老派工程师最动人的倔强。

0 阅读:40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

思念蚀骨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