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墨西哥突然宣布了! 10月11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冷轧不锈钢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墨西哥此次复审的时机耐人寻味。根据世界钢铁协会数据,2025年前8个月中国不锈钢产量占全球比重升至62%,而墨西哥本土产能不增反降。 更关键的是产品结构变化:中国出口的高端不锈钢占比从2020年的35%提升至58%,这意味着墨西哥本土企业不仅失去中低端市场,连高端领域也受到冲击。 墨西哥钢铁协会的内部报告显示,本土企业卡萨雷斯集团已关闭蒙特雷的两条生产线,失业工人超过2000人。这种产业萎缩压力,迫使墨政府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但颇具讽刺的是,墨西哥汽车制造业却因使用中国廉价不锈钢而提升竞争力,这种内部矛盾使政策制定陷入两难。 墨西哥此次调查背后有美国因素的影子。美国商务部8月发布的《全球钢铁供应链风险评估报告》中,特别提到中国不锈钢经第三国转口的问题。而墨西哥正是美国进口不锈钢的第三大来源国,这种微妙关系使得墨方的调查带有配合美国战略的意味。 但墨西哥也留有余地,调查范围限定在冷轧钢板,而未涉及更广泛的不锈钢产品,这种精准打击既向美国展示合作姿态,又避免过度损害对华经贸关系。毕竟中国是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200亿美元。 墨方在公告中将"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并列的做法值得玩味。这既遵循了一个中国原则,又实质上将两岸产品同等对待。这种模糊处理,反映墨西哥在两岸关系上的谨慎平衡:既不愿得罪中国大陆,又要考虑与台湾地区的经贸往来。 数据显示,台湾地区对墨不锈钢出口仅占总额的3%,但台资企业在墨西哥的投资却超过50亿美元。这种投资与贸易的不对称性,使得墨西哥在措辞上必须格外小心。 面对复审调查,中国钢企已启动多线应对。太钢不锈通过墨西哥合作伙伴提交抗辩材料,重点论证其产品未对当地产业造成损害。青山控股则采取"曲线救国"策略,加快在墨西哥新莱昂州的合资工厂建设,计划将部分产能本地化。 更深远的是市场多元化布局。宝钢股份2025年与巴西淡水河谷签订长期镍矿供应协议,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策略,正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的成熟经验。 不锈钢产业的竞争已超越传统价格战,进入全产业链比拼阶段。中国凭借印尼镍矿资源、国内庞大市场和完整产业链,形成难以复制的成本优势。欧洲钢厂虽在高端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但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墨西哥的困境是众多新兴工业国的缩影:既想保护本土产业,又离不开中国制造的性价比优势。这种两难处境,促使墨西哥考虑更精细的产业政策——对普通钢材实施保护,但对新能源汽车用高端钢材保持开放。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字货币结算的兴起。中国与阿根廷的钢铁贸易已开始试用数字人民币结算,这种绕过美元体系的尝试,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贸易格局。墨西哥央行也悄悄启动了数字货币研究,显然不愿在新赛道上落后。 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中国不锈钢产业正在经历深刻转型。从追求规模转向注重质量,从价格竞争转向技术竞争。山西太钢研发的0.02毫米超薄不锈钢,已应用于航天领域,这种技术突破使中国产品具有不可替代性。 更深远的变化在绿色制造。中国宝钢的碳中和路线图显示,2030年前将淘汰所有高炉,转向电炉炼钢。这种环保升级,不仅回应国际关切,更重塑产业竞争力。墨西哥此次调查中,就将碳排放作为评估因素之一,可见绿色标准正成为新贸易壁垒。 墨西哥的案例折射出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困境:在全球化产业链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开放?巴西、印度等国也面临类似挑战,他们的选择将影响未来全球贸易格局。 有趣的是,东南亚国家选择不同路径。越南积极承接中国不锈钢产业转移,印尼则利用镍矿优势发展本土产能。这种分化,说明"中国制造"正在催生多元化的应对策略。 复审结果将面临多重考验:2026年1月美国总统贸易政策评估,3月WTO部长级会议,6月北美自贸协定重新谈判。这些事件都可能改变游戏规则。 但无论如何,中国不锈钢产业已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全产业链优势、技术升级潜力和市场多元化布局,构成应对贸易摩擦的"铁三角"。这种韧性,正是中国制造从大到强的真实写照。 墨西哥的反倾销复审调查,表面是贸易救济措施,实则是全球产业重构的必然阵痛。当中国制造从"价廉物美"升级到"不可替代",当贸易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标准战,传统保护手段的效果正在递减。 这场不锈钢贸易摩擦最深刻的启示在于: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都必须放在全球棋盘上考量。 墨西哥的选择,既是对中国制造的测试,也是对自身发展路径的反思。而中国产业的应对,则彰显了从被动接招到主动破局的能力蜕变。 信息来源:墨西哥对华冷轧不锈钢板启动反倾销日落复审调查 2025-10-11 16:28·南财快讯
就在刚刚 墨西哥突然宣布了! 10月11日,墨西哥经济部发布公告,宣布对原产于中
红楼背疏影
2025-10-12 00:12:04
0
阅读: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