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台湾派遣特务王建明成都落网记。成都市龙泉县的乡亲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往日那个老实巴交平平无奇的小屁孩,从香港归来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了大富豪。 他们惊讶地瞪大眼睛,围在那个衣冠楚楚的青年身边,很快消息传遍全县,随后冲上了当地的报纸头条。 那个“咸鱼翻身”的青年叫王建明,1983年的春节,他锦衣还乡来到了龙泉镇,给父老乡亲带来了一大堆见都没见过的“洋玩意”。 人们被他身上的珠光宝气所吸引,殊不知他发财的背后,出卖的是一个中国公民最起码的底线和尊严。 淬炼成“金” 王建明的父母是龙泉镇当地五金厂的工人,虽然工作辛苦,但也算是个小康之家。 然而,他们却对生活现状极其不满意。龙泉镇只是个芝麻大的小地方,想要赚大钱,还不得往大城市去打拼! “香港遍地都是黄金”是当时人对未知的港澳普遍的认识,王建明也同样,对电影里的“蛤蟆镜”“喇叭裤”无比向往。 恰好,王家在香港有个叔公做生意,叫他父亲过去帮忙,王建民想都没想,满怀期待得跟去了梦寐以求的香港。 然而,残酷的现实一下子就浇灭了王建明的发财梦。 他和父亲靠着叔公的面子,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工厂,一天要苦力工作十二个小时,拿到的微薄薪资光是房租都花去了不少,余下来的也仅仅只能够生活。 他们在香港处处遭人嫌弃,亲戚们嫌弃他吃白饭,老板嫌弃他没文化,其他工人们嫌弃他是外地佬。 这时候,王建明意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温暖可言的,这辈子能相信的,只有钱。 歧路难返 就在王建明穷困潦倒的的时候,他遇到了那个改变了人生走向的人,他看着眼前的“A先生”,似乎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这个“A”先生和王建明称兄道弟,不仅缓解了他在异乡的落寞感,还给他带来了最重要的东西——钱。 起初,“A先生”以稿费为理由,让王建明回去的时候多带点报纸、打探点政治消息。 王建明没啥文化,丝毫没察觉到不对劲,甚至在没完成任务时,“A先生”就提前支付了稿费,这让他有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眼见得王建明慢慢上钩,“A先生”假意让他签署经费收据,随后扔掉面具,亮出自己的特务身份。 并用签字的收据威胁王建明,既然拿了钱,就得干下去,不然就别想在香港混。 王建明很害怕,但又无法拒绝,眼下他最需要的就是钱,而且香港又远,大陆的人应该抓不到这吧? 抱着侥幸心理,王建明干起了特务的行当。 作茧自缚 1983年“五一”前夕,王建明在回广州的列车上被警方捕获。 在他春节回乡之后,处处可疑的举动让警方警惕,最终获得了全部情报,让这位叛国者落入法网。 根据王建明的坦白,自己回乡的目的是为了拉拢更多人加入他。 他向乡亲们表演着自己的富有、成功,实际上就是为了引诱那些一心只想发财的年轻人,和他一起当“情报探子”。 上钩的鱼也不少,和王建明接触的工人偷钱买相机后不翼而飞,大字不识一个的青工忽然关心起天下大事......处处都透露着反常和可疑。 法网恢恢,最终,正义的审判统统将那些不轨的人一网打尽。 昔日做着发财梦的青年,如今只能在铁窗下吞咽苦果。 通往深渊的路常由黄金铺就,背叛祖国换取的利益,终将化作刺向自己的利刃。 天理昭彰,报应不爽。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径,都必将受到正义的裁决。
天堂大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台湾派遣特务王建明成都落网记。成都市龙泉县的乡亲
观史亦鉴
2025-10-11 16:49:04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