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2000亿资产全部捐给国家,九十六岁去世时享受国葬待遇,而他的儿子却开出租车谋生,这位被称为“爱国者”的金融巨子,为什么要堵死子女的后路,却将自己一生的财富毫无保留地献给祖国? 亲爱的朋友们,麻烦点下右上角的“关注”按钮,既能随时聊聊热点、分享看法,还能解锁更多互动乐趣,感谢大家的支持! 庄世平当时年逾九旬,身患重病却静静地做出了一个大决定,把名下南洋商业银行、澳门南通银行以及个人全部财产一并捐献给国家,而且在遗嘱中特别强调子女分文不得继承,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传统家族财产传承模式,更让他的家庭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其实在这个选择背后,藏着庄世平对子女和国家更深层的理解,在香港金融业崭露头角的庄世平本可让子女拥有舒适优越的生活,却坚持让他们与普通人一起接受教育,六个子女被送回内地读书,每个假期都要到农村体验农活,他们并非象牙塔中的温室花朵,而是在田间地头、瓦房土灶中磨练出来的普通人。 庄世平一向认为财富不是给予子女最重要的礼物,自立和踏实做人才是真正的财富,他不教孩子如何打理财产,只在生活细节里启发他们为人处事的规范,而他自己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简朴的作风。 他与家人住在普通小区,家具破旧陈设,换洗的衣物有时还是用碎布拼凑的,即使管理着规模庞大的银行,他工资却与普通员工没有大差别,也未在香港购置房产,他用行动为子女示范如何靠本事生活,不靠家里遗留下的财富生活。 1978年,在南洋商业银行已经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又立下家规,家族成员如要参与银行实业,仅有大房的长子可从事最底层的管理,二房、三房的子女则不许涉足金融行业,他不希望子女们被争产闹剧拖入泥潭,深知家产容易引发纠纷,也会让集体沦为财富的奴隶。 他的子女们虽未继承家产却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路,大儿子庄荣叙在香港开巴士和货车三十多年为家庭维持生计,外界直到庄世平去世后才知道庄荣叙的身份,二儿子庄荣基则投身内地专注公益图书馆建设,把“国家要有读书人”的理念变为行动,三儿子庄荣新也没有走父亲的路,而是选择投身公益,坚持所有支出自掏腰包,恪守“做事要光明磊落”的老规矩,女儿庄荣华(及其他子女)也无一例外,凭自己的劳动在社会上扎根。 庄世平关于“吃苦”的理念并不只是嘴上说说,孩子们寒暑假都要到乡下插秧割稻、喂猪养鸡,他坚信只有亲身体验过艰苦生活才不会在享受时变得迷失,不会依赖物质而失去斗志,他从不让孩子以“银行家后代”自居,而是希望他们能实实在在地掌握谋生本领,坦然面对各种人生挫折。 也许外人会觉得不近情理,但庄世平用一辈子的经历为孩子设置了一道“护栏”,让他们远离财产纷争,他认为给孩子留下精神的财富和处世的规则比金钱更有分量,他始终坚信靠自己的能力奋斗才是一个人真正的底气,通过这种方式,他希望帮孩子早早摆脱对家庭财富的依赖,也希望国家能因更多无私奉献的人而受益。 庄世平的一生用实际行动把个人与家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而他的子女则在日常生活与普通岗位中完成了父辈真正的期望,他曾说自己的信念是在苦难中淬炼出来的,他一生参与抗战物资筹集,也曾多年筹措善款支持公益,他把“好好做人、踏实做事”挂在嘴边,也写进书信留给了子孙。 2007年庄世平在香港去世,殡葬之时享受国葬规格,李嘉诚亲自为他扶灵,万人在街头送别,如今庄世平的老物件与家书被庄重陈列在博物馆,他留给社会和后代的不仅仅是巨额捐款,更是对生命意义与价值传承的深刻思考。 他用自己的坚持告诉我们金钱终究只是手段,而不是终点,真正的传承是帮他们培育面对生活的勇气和独立生存的本领,唯有精神和品格才是真正无价的家传宝藏。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庄世平
他把2000亿资产全部捐给国家,九十六岁去世时享受国葬待遇,而他的儿子却开出租车
明明很懂行
2025-10-11 12:14:1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