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制反制管制?”10月9日商务部两道公告落地,将稀土出口管制战线拉向境

文人学社 2025-10-11 10:59:29

“用管制反制管制?”10 月 9 日商务部两道公告落地,将稀土出口管制战线拉向境外主体的举动,让外界真切感受到中国维护产业安全的决心。 4 月的中重稀土出口管制已释放信号。 当时管控范围涵盖镝、铽、钕等 8 种关键稀土元素,海关数据显示,二季度相关稀土出口量环比下降 41%,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钕铁硼磁体数量减少 38%。 但不少国家仍存有侥幸,通过在东南亚设厂加工中国初级稀土原料,再转运至本国规避限制,这种曲线贸易模式在半年间悄然兴起。 10 月 9 日的公告彻底打破这种平衡。 商务部 61 号公告明确,境外组织和个人出口含中国原产稀土价值比例 0.1% 及以上的物项,必须获得中国出口许可证。 更关键的是,使用中国稀土开采、冶炼技术在境外生产的物项,同样纳入管制范围。 这意味着即便稀土原料在境外完成加工,只要源头或技术与中国相关,就无法脱离监管。 新规的针对性直击行业痛点。 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全球 90% 的中重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美国境内的稀土加工企业,其核心工艺均源自中国。 亚利桑那州某稀土工厂 2024 年投产时,就引进了中国的溶剂萃取设备,如今该厂生产的镝铁合金,已被列入本次管制清单。 公告实施后,这类企业若要出口产品,必须向中国商务部申请许可。 管制措施有着清晰的法律依据。 公告明确对军事用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的出口申请原则上不予许可。 人道主义救援等特殊用途可豁免许可,但需在出口后 10 个工作日内向商务部报备。 审批流程通过线上系统进行,文件以中文为准,境外主体可委托境内机构代办,兼顾监管与便利。 美国相关产业迅速感受到压力。 五角大楼 2025 年国防预算中,32 亿美元用于采购稀土永磁材料,其中 80% 依赖境外供应。 美国稀土协会紧急致函商务部,请求与中方协商豁免条款,坦言 “至少需要 3 年才能实现技术替代”。 外媒的反应折射出行业焦虑。 中国将管制延伸至境外主体,是对 “第三方规避” 行为的精准回应,这种监管模式为全球资源贸易树立了新范式。 路透社则关注到公告中的例外条款,指出人道主义用途豁免体现了管控的灵活性,并非全面封锁出口。 中国的稀土产业实力为管制提供支撑。 国内已形成从开采、冶炼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24 年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 75%。 赣州稀土集团建立的战略储备库,储量可满足全球 3 年需求,保障国内高端制造领域供应稳定。 在江西、内蒙古的稀土矿区,智能化开采设备普及,资源利用率较五年前提升 23%,减少了对出口的依赖。 新规实施并非阻断合作,而是引导规范贸易。 10 月 10 日,韩国三星电子已通过境内代理机构提交许可申请,其西安工厂生产的半导体所需稀土材料,正等待审批结果。 商务部官网显示,合规指引和咨询邮箱已同步公布,帮助境外主体理解申请流程。这种透明化操作,让合法贸易得以持续推进。 从 4 月到 10 月,稀土管制的逐步升级,展现的是中国维护产业安全的系统思维。 不依赖短期禁令,而是通过法律手段构建长效监管体系,既回应了外部规避行为,又保障了正常贸易秩序。

0 阅读:22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