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夸下海口,中国定会答应?美国人不干了,上个大饼还没吃到 特朗普又放话了: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11 10:43:32

特朗普夸下海口,中国定会答应?美国人不干了,上个大饼还没吃到 特朗普又放话了:“只要我和中国领导人见一面,美国的粮食马上就能进中国市场。”这话一出口,白宫现场静了几秒钟。 台下的农业州代表们眉头紧皱,脸上写满了“你说这话我们真信吗?”毕竟,上次画的那个130亿美元的大饼,大家可还没咬一口。 这不是第一次特朗普把国际谈判说得跟开团购似的,一拍桌子就能搞定。但问题是,他拍的是桌子,不是协议。 这一次,他又想靠“见一面”的魔法解决中美农产品贸易的问题,可美国农民却不乐意了。他们现在要的不是嘴上说说的“市场”,而是实打实的订单和收入。 说到底,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把复杂的国际关系说成“能不能见面”的问题。他的“交易艺术”思路,喜欢把一切简化成“我出场,问题就解决”,但现实可不是选秀节目。 中美之间的贸易问题,尤其是农业领域,牵涉的不仅是两国的谈判桌,更有背后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和政策博弈。 先说说这个“大饼”。去年年底,特朗普政府拍板要给美国农民发13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作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止血包”。 可巧不巧,国会和白宫因为预算闹掰,政府一停摆,农业部也关门了。这钱,连张支票都没印出来。 农民们眼瞅着收成堆在仓库里,补贴没影、订单没来,连贷款都快还不起,怎么可能还对“再来一顿大餐”有什么信心?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大豆出口中国的数量大幅下降。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一边扩建仓库、一边开拓新市场。 巴西、阿根廷、俄罗斯,这些国家趁着美国自顾不暇,早就插旗成功,成了中国粮仓的新座上宾。巴西的大豆现在几乎全年无休地往中国运,港口都快排队排到下个月了。 而美国这边,却被“说了就算”的政治口号困住了手脚。特朗普这句“见一面就解决”听起来牛气冲天,但中国那边根本没确认有没有这个见面。 问题是,美国农民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只看补贴的群体了。他们经历过中美贸易的高峰,也知道中国市场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现在他们最怕的,不是没有补贴,而是错过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的时机。一旦中国和南美国家的农业供应链稳定下来,美国想重新杀回来,难度可不是一个“总统见面”能解决的。 政策的摇摆不定,才是让美国农民最心烦的事。补贴来得慢,市场丢得快,农民的信心就像收成一样,一年比一年少。 有人说,美国农业靠补贴过活,其实真不是。大多数农场主更希望靠卖产品赚钱,而不是靠政府“救急”。但现在的问题是,政府不仅没能“救”,反而成了麻烦的源头。 而且,中国也早把话挑明了,想恢复贸易?先把加的那些关税取消了再说。这不是强硬,而是态度清晰。你要谈,那得有诚意。你不能一边收我的税,一边还想我接你的货。 特朗普的夸口,其实是一种赌。赌的是中国会为了恢复农产品进口而妥协,赌的是农民还愿意再相信一次。 但这一次,赌桌上的筹码变了。中国不急,美国农民不信,剩下的,就只有他说出口的“承诺”,和兑现不了的“希望”。 更让农民焦虑的是时间。中国一旦和南美国家的供应链捆绑得更紧,那就不是临时工,而是长期合同了。 你再想抢回来市场,不仅要价格有优势,还得稳定、可靠。而这两年,美国的外交和政策表现,显然没给国际买家留下“靠谱”的印象。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特朗普说的“只要见一面就能解决”,在农业州听起来更像是“又来一轮骗票”。之前说好的补贴还没到手,现在又来一个“只要我出马,问题就没了”。 但农民们可不是傻子,他们要的是订单,不是口号。他们现在更担心的是:这口饭,未来还能不能靠中国吃上? 从中国角度看,也没什么急着让步的理由。市场大,粮食需求确实高,但渠道多了,议价权也就更强。 之前美国占了中国大豆进口的六成,现在这个比例已经被巴西和阿根廷分了一大块。这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不是非你不可,而你却可能离不开中国。 特朗普的这口“海口”,喊得虽响,但水太深。如果不能拿出实打实的让步,中国没必要配合演这出“见面即成交”的戏码。 国际贸易不是一锤子买卖,更不是靠嘴皮子就能搞定的事。中国的市场欢迎公平竞争,但从不接受威胁与欺骗。 特朗普要真想解决问题,得先把之前承诺的事做完,再谈未来该怎么合作。否则,就算再大的“海口”,也只会变成泡沫。 嘴上说得再好听,没有诚意和行动,“海口”也只是空话。中国有的是耐心,而美国农民,已经等不起了。

0 阅读:0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