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102 岁湖南籍抗战老兵刘登达,时隔多年跨越海峡回到大陆祭祖,却在 10 月 1 日返回台湾、于福州转机时离世。这则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在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涟漪。 16 岁,本是在父母怀里撒娇、在校园里肆意欢笑的年纪,刘登达却因哥哥新婚不久,毅然决然地替兄从军,投身到残酷的抗战中。那时候,国家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每一个热血青年都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刘登达的选择,不仅仅是对家庭的担当,更是那个时代无数年轻人使命感的缩影。据相关史料记载,抗战期间,无数像刘登达这样的青年,告别亲人,奔赴战场,他们或许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回来,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义无反顾。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在当今这个和平年代,依然值得我们深深敬仰和学习。 它让我们明白,在国家面临危难时,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一个小小的举动,都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 1946 年,刘登达前往台湾,从此与故乡山水相隔。在台湾的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尤其是那被日本兵残忍杀害的母亲。这份对母亲的思念,如同一条无形的线,穿越海峡,紧紧地牵着他的心。就像如今很多远离家乡的游子,每到节假日,看着那轮明月,心中满是对亲人的牵挂。 而刘登达的这份牵挂,却因为历史的原因,变得更加深沉和无奈。在两岸交流还未如今日这般频繁的时候,多少像他这样的老人,只能对着故乡的方向默默流泪。这也反映出,历史的车轮虽然滚滚向前,但那些被分隔两岸的家庭,所承受的痛苦和思念,却从未消散。 9 月 27 日,在两岸志愿者的热心帮助下,102 岁的刘登达终于踏上了回乡之路。这一路上,他的心情想必是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看看那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忐忑的是,不知道故乡是否还如记忆中那般模样,亲人是否还能认出自己。当他回到家乡湖南,在大陆亲人的陪伴下祭拜父母时,那一刻,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泪水。 大家还为他补办了百岁生日宴,他开心地说回家真好,希望有生之年还有机会可以回来。这简单的几句话,却饱含着他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从社会层面来看,两岸志愿者的助力,体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纽带和文化认同。这种跨越海峡的互助,不仅仅是帮助一位老人完成心愿,更是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增进民族感情的重要举措。在当今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两岸人民的团结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10 月 1 日,刘登达在福州转机准备返回台湾时,突感身体不适,经抢救无效离世。有网友说这是老人舍不得离开故乡。带着对故土的眷恋,对母亲的思念,他永远地留在了这片生他养他、也是他曾守护的土地上,圆了落叶归根梦。10 月 6 日,他埋葬在老家岳阳,在母亲的坟墓旁边永远陪着他的母亲。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落叶归根观念的深刻思考。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频繁,很多人离开家乡去外地打拼。 但无论走多远,心中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回家。落叶归根,不仅仅是一种地理上的回归,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重视家庭的传统美德,也反映了人们对文化根源的追寻和对身份认同的渴望。 刘登达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充满思念和遗憾的一生。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亲情的珍贵和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情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多关心身边的亲人,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时光呢?大家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快来评论区说说吧! 信息来源:美丽浙江 (图片和内容均为网上信息,如有部分不实内容,请联系第一时间删除)
蔡正元认为:台湾不管通过何种方式与大陆统一,不管是和统还是武统,有一点可以肯定,
【31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