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还是一单不下,特朗普再遭暴击,中方决定,对美船收取港务费 美国总统特朗普没想到,中方这次下手能这么狠,原本特朗普还在期待,10月底在APEC峰会上,与中方达成一些实质性成果,最好能够在大豆问题上达成协议,但是这次特朗普没想到,中方不仅时至今日一单都不下,还接连出手反制,一方面是连续发了4条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中方已经决定,对美国船舶收取特别港务费,无疑让特朗普政府再遭暴击。 特朗普的焦虑早写在了脸上,毕竟美国大豆产业早被中方订单“卡着脖子”。2024年美国大豆出口额高达245.8亿美元,中国一个市场就吞了一半以上,足足126.4亿美元。可从2025年5月起,中方一粒大豆都没从美国买过,这可是近30年来头一遭!肯塔基州的豆农拉格兰坐在拖拉机上急得直跺脚,自家大豆马上要收割,粮仓都快堆不下了,往年这时早接到中国订单,今年屏幕上全是“零成交”的冰冷数据。 更让他坐不住的是农业州的抗议潮。艾奥瓦州、伊利诺伊州这些“粮仓”州,大豆产量占了全美一半,如今农户们连农机都不敢买了——约翰迪尔的销售说,播种机销量同比跌了60%,二手设备堆成山都没人要。阿肯色州的唐纳一家更惨,化肥、种子成本居高不下,大豆价格却跌了40%,早就跌破盈亏线,债权人天天催债,可特朗普承诺的600亿美元补贴要到2026年才到,远水哪救得了近火? 他以为中方只是“摆摆姿态”,没想到出口管制的重拳紧跟着砸来。10月9日,商务部直接把超硬材料、稀土设备、中重稀土这些关键物项纳入管制,11月8日就正式实施。这些东西看着偏门,却是美国高端制造和军工领域的“命门”,没有稀土设备,芯片生产线都得停摆;缺了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新能源产业的电池供应就得断链。美方企业急着找替代源,可全球能稳定供应的就那么几家,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最狠的还是船舶特别港务费的反制,这招直接戳中了美国海运的痛处。要知道,是美方先不讲理,4月就宣布要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费,10月14日就要落地。中方直接依法回击,交通运输部10日就发了公告,同一天对美船收特别港务费,而且是分阶段涨价——一开始每净吨400元,到2028年直接涨到1120元。一艘万吨级货轮光这一项费用就得多花几百万,美国海运企业算了笔账,全年利润得被削掉15%,那些靠中美航线吃饭的公司已经开始裁员了。 特朗普的“算盘”其实早被看穿了。他第一任期就靠加征关税折腾农业,结果农场破产数涨了55%,农民自杀率比其他人群还高,这次又想故技重施,靠施压逼中方让步。可中方根本不吃这套,你打海运牌,我就对等反制;你卡农业出口,我就转购巴西大豆——巴西今年前10月大豆出口破了1亿吨,93%都销往中国,阿根廷更是靠零出口税两天就卖了70亿美元的货。美国大豆的市场份额被一点点蚕食,再拖下去恐怕连中国市场的门都摸不到了。 更尴尬的是他的“双标”嘴脸。一边在APEC峰前放风要“谈合作”,一边让贸易代表办公室搞单边制裁,这种“又打又要”的套路早没了说服力。中方的反制全踩着法理节奏,收港务费有《国际海运条例》撑着,出口管制符合防扩散国际义务,每一步都占着理。反观美方,动辄挥舞制裁大棒,连世贸组织都多次裁定其做法违规,说到底就是单边主义在作祟。 特朗普大概忘了,中国早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大豆订单可以转,关键物资能管制,海运反制有底气,这些反制措施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精准打在他的“政绩软肋”上。农业州的选票、制造业的就业、海运业的利润,每一样都关乎他的执政根基,可他至今没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反而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迟迟等不到中方订单后,特朗普开始另寻出路,却又收到一个坏消息特朗普确实急了。2
【20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