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会今天才读《当你想鸟飞往你的山》这么伟大的书。不过这书原本名字和立意是《educated》也太小学语文课本了吧。
说一个出生在反政府主义家庭的女孩,17岁都没有读过书,如何通过接受教育,读书,获得博士学位。
世界虽大,可连篇累牍写的都是她成长期遭受的痛苦,折磨,说她如何一步一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父母,家庭。
母亲天天熬草药,接生孩子,四处传播医学药物是恶魔,要用信仰恢复身体健康,而不是就医。
父亲天天反政府,坚信世界末日,每天囤石油和燃料埋在地下,等政府毁灭了自己就能带着全家荒野求生。
最奇妙的是这对父母后来因为卖精油发家致富了,经济直奔小康,因为很多粉丝很信原生态这一套…
然而现在已经满社会传播“父母皆祸害”的价值观,这么糟糕透了的生活环境,被殴打,虐待,不让读书,这本书里作者的心态也从未把这一切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即使一直在最后感慨远离了这种家庭真是庆幸,用很轻视的态度描绘家里那些收割韭菜的精油,作者也表示很爱他,好像一种老实人非常虚弱的说算了算了就大和解。
在大多数时候看到的故事都是金基德那一种,因为小时候遭受虐待就长大变成大恶魔,好像真的有看到educated的作用。同样的经历为有的人催生出了同理心,有的人被培养出了报复心,教育成为鸿沟,划分出了人与人的分水岭。
大部分人被这本书震撼到的还是作者一步一步自我革命自我成长过程中的审视,对抗,战斗的心理历程,其实这也是书里花费大量笔墨的内容,惊心动魄的在落后的家庭里追求全世界最好的教育和读书环境,反差感还挺强烈的,硕士了才第一次喝咖啡,以为是水泥汤。最后坦诚的接受这样的家庭就更反差了。
感慨一下,还是世俗的成功能抚慰人生大部分的风雨,摆脱抑郁的最好方式是三点一线的上班。摆脱文青伤春悲秋的当时就是多刷点快手精神小伙,不想面对人生就结婚生子。摆脱苦难叙事那就肤浅的活着。
突然觉得好像跟家庭社会对峙头破血流那些故事才是假的了。
我们的目的是穿过这片沼泽,而不是打死这头鳄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