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警告美国不允许在日本和韩国部署中程导弹,但美国显然是无意撤回已经部署在亚太的核武器和导弹防护系统,甚至还想加大在亚太的军事部署。很显然美国不会放弃,而我们要的就是你不会放弃! 美国在亚太的军事布局由来已久,这次中国发出警告,直指中程导弹不得进驻日本和韩国,这背后是战略平衡的考量。早在2024年底,美方就启动了相关运输行动,C-17机群频繁穿梭关岛和吕宋岛,设备落地后迅速融入基地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多次通过正式渠道表达关切,强调此类部署会破坏地区稳定,触碰核心利益。 美方回应则强调防御朝鲜威胁,但实际动作显示出更大野心。2025财年预算中,太平洋威慑倡议获批99亿美元,这笔钱远超欧洲威慑倡议的42亿美元,足见华盛顿对亚太的倾斜。资金一半用于关岛反导加固,另一半注入驻日驻韩基地新装备采购。这种不对称投入,反映出美国视亚太为首要战略前沿,意图通过层层壁垒巩固影响力。中国这边,早有预判,东部战区通过实弹演练展示东风-26的精准打击能力,反应速度快于美方公布计划。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基于长期观察的应对逻辑。 太平洋威慑倡议的资金流向清晰可见,关岛安德森基地的反导设施升级涉及钢筋混凝土加厚和雷达组件扩展,探测范围直达数千公里。韩国星州萨德基地自2017年运行以来,AN/TPY-2雷达升级至2500公里覆盖,能扫描东北空域,数据实时接入印太司令部协同系统。美方声称针对朝鲜,但实际扩展了区域监视网。日本则转向海上平台,横须贺港的宙斯盾驱逐舰“朝海”号长达190米,配备128个垂直发射单元,支持标准-3反导和战斧巡航双模式。 三菱重工的制造链条中,美国技术占比高,雷达和发射系统多为洛克希德·马丁产品,日本需支付高额维护费。这艘舰本质上是美军在西太平洋的移动哨所,射程覆盖关键海域。核武器部署更隐蔽,美国科学家联合会报告显示,亚太盟友基地存有近百枚战术核弹。嘉手纳基地地下仓库的B61-12弹头可调当量300吨至5万吨,精确制导提升实战潜力。群山基地翻新储藏设施,混凝土层增至3米,明显为增储准备,完全无视中方撤回境外核武的要求。这些行动踩踏红线,却以盟友安全为幌子推进。 中程导弹部署是焦点,菲律宾吕宋岛4月接收堤丰系统,4辆发射车配指挥和装填车,通过C-17两天到位。战斧导弹射程1800公里,从吕宋直击东南沿海。印太司令部司令弗林公开表态,2026年前第一岛链布设暗鹰高超音速导弹,射程2776公里,形成导弹墙。美军这种步步紧逼的节奏,源于退出中导条约后的自由度,但也暴露了盟友负担。 日本2025国防预算达550亿美元,重点强化反击能力,包括长程巡航导弹采购。韩国则在萨德争议中承受经济压力,中国曾暂停团体游,但美方数据共享机制未变。这些部署不只军事,还牵动经济链条,日本驱逐舰核心部件依赖美国供应,菲律宾渔民生计受导弹区限制,民众抗议频发。华盛顿的算盘是借盟友之力织网,却忽略了内部裂痕,日本维护费用高企,菲律宾地方不满渐起。这让中国共同安全观更具号召力,强调互信而非零和。 中国回应始终克制却坚定,萨德升级后,东北部署反隐身雷达捕捉信号,电子干扰设备进驻边境,压缩探测效能三分之一。日本宙斯盾舰服役,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列装加速,10倍音速滑翔穿透多层反导,军演展示拦截失效。堤丰落地南海岛礁,红旗-9B防空阵地扩展200公里,与055驱逐舰海空联动,形成拒止体系。东风-26实弹射击南海靶船,命中精度高,标志反应链条成熟。 美国预算倾斜亚太,欧洲份额相对缩水,这反映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但也加剧资源分散。五角大楼报告承认,PDI资金用于分散基地和导弹防御,旨在提升生存力。可中国视角看,这是进攻性扩张,忽略了战略稳定对话。亚太国家间,菲律宾抗议导弹影响渔场,日本舆论质疑高成本,韩国平衡中美经贸。这些矛盾放大美国部署的副作用,推动区域国家反思联盟代价。中国则通过多边平台,如东盟会议,推广包容安全架构,避免军备螺旋。
美国有一个命门,碰之必死——那就是它的本土安全。当华盛顿将“堤丰”导弹系统运抵
【160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