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5年,安徽85岁的尼姑仁义师太临终前告诉徒弟:“我死后不要烧,将我

千浅挽星星 2025-10-10 19:38:11

[太阳]1995年,安徽85岁的尼姑仁义师太临终前告诉徒弟:“我死后不要烧,将我放入大瓮中,三年后再开,我就是佛陀”,3年过去了,徒弟打开水缸,当时就傻眼了。   在佛教的安葬传统中,除了火葬、土葬这些常见方式,还流传着一种极为神秘的仪式,叫“坐缸”。   这专为得道高僧准备,方法是将遗体安放于大缸之中,周围填满石灰等防潮防腐的材料,再用另一只缸倒扣密封。   静待三年,便是见证奇迹的时刻,如果开缸后遗体腐烂,就会被悄然处理,可若是肉身完好,便被视为修成正果,称作“肉身菩萨”,塑上金身,受万世供奉,而仁义师太,就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这样一个传奇。   她的不凡,在于她是中国第一位修成“肉身菩萨”的比丘尼,这份成就不仅震撼了她常住的通慧禅林,更在整个佛教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女性能达到如此境界。   1999年,当封存了三年的大缸被缓缓打开,在场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只见仁义师太安详地盘坐着,仿佛仍在禅定之中,只是手的姿势与入缸时有了细微变化。   她的皮肤完好无损,甚至可以用细嫩来形容,毛孔都清晰可见,头发也比生前长了些,但最令人震惊的,是她身体的根本性改变——胸部变得平坦,所有女性的生理特征都消失了,弟子们见此景象,又惊又喜,纷纷跪倒在地。   这具超越了世俗性别的躯体,似乎在无声地诉说着,她已经破除了尘世的一切分别与执念,而这一切的起点,要追溯到一个叫姜素敏的女孩。   姜素敏出生于1911年的一个地主家庭,生活富足,但她从小就对佛学有着异乎寻常的热爱,比起家人要求学习的“女戒”,她更愿意沉浸在佛经的世界里,那些深奥的经文,是她童年唯一的精神慰藉。   成年后,她遵从父母之命嫁为人妇,但婚后不久丈夫便因病离世。在婆家那段难熬的日子里,念佛诵经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终于,在29岁那年,她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出家为尼,法号“仁义”。   出家后的仁义师太在五台山显通寺修行,但她思考的,是如何将佛法与社会相连,一位行医比丘尼的故事启发了她,让她意识到医术正是普渡众生的法门,其实她早在十七八岁时就已掌握了针灸之术。   为了让自己的医术更上一层楼,她考入了沈阳医专,系统学习中医,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她毅然奔赴后方医院,用自己的医术救治了无数伤员,她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何为“佛渡世人”。   国家需要时,她便出山行医,天下太平后,她便回归寺庙清修,她将自己行医多年的积蓄,全部用来修复了九华山的通慧禅林,这里也成了她最后的归宿。   1995年,85岁的仁义师太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她平静地向弟子交代后事,只有一个明确要求:遗体不要火化,当弟子提出若修成肉身便供奉起来时,她只是报以微笑,希望一切从简。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停止进食,只饮用清水,以此来净化自己的身体,尽管身体日益虚弱,她的神志却异常清醒,总是面带微笑,迎接那个最终时刻的到来,农历10月初七的夜晚,她安详离世。   仁义师太的一生,打破了“出世”与“入世”的壁垒,她将救死扶伤看作自己的禅定,将服务社会当作修行的道场,最终,她身后留下的物理奇迹,那不腐的肉身与消退的性别特征,正是她一生功德圆满的最好印证。 信息来源:九华山僧侣圆寂后多“坐缸” 3年不腐便塑成金身,东南网

0 阅读:309

评论列表

堕落天使

堕落天使

1
2025-10-10 20:07

把自己饿死了,这样做有意义吗。生前确实值得尊重。临终寻找虚无缥缈的事有意义吗。有佛吗。所谓肉身佛就是把自己饿脱水了。在放木炭石灰,干燥剂。脱水。是个人都会。

~泰~ 回复 10-11 00:02
尊重别人信仰吧!生命最后不想吃也正常

比黎吧啦

比黎吧啦

1
2025-10-10 20:14

做咸肉

用户10xxx22

用户10xxx22

1
2025-10-10 20:18

贝壳粉,海盐

纵马长歌

纵马长歌

1
2025-10-10 20:15

正常人谁出家啊

猜你喜欢

千浅挽星星

千浅挽星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