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必和必拓妥协了!澳大利亚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10月10日,一条消息悄然震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矿业巨头必和必拓(BHP)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将在中国港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接受人民币结算。 别小看这一步。这不仅是付款方式的改变,更是对美元长期垄断地位的一次实质性突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笔交易涉及其对华出口总量的三成。而长期合同虽仍以美元计价,但已设下“观察期”——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为人民币全面结算铺路的信号。 这场变革,由中国矿产资源集团联合宝钢、鞍钢等钢铁巨头推动,背后是多年布局的结果。一位从事外贸的朋友感慨:“以前我们谈价格,对方根本不理,现在终于轮到我们亮牌了。” 用人民币结算到岸价,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再受美元汇率波动牵制。过去,国际投行一个报告就能引发汇率震荡,钢厂一夜之间就可能亏损上亿。如今,相当于为整个产业链穿上了一层“金融护甲”。 那个“观察期”在等什么?等中国自己的铁矿石价格指数——北铁指数成熟。如果到2026年,这个指数能获得国际认可,美元定价的“最后一道防线”或将被彻底打破。 很多人不知道,必和必拓虽是澳洲企业,但背后有深厚的美资背景。它把85%的营收押在中国市场,皮尔巴拉的矿石,几乎成了中国钢铁工业的“主粮”。 可就在本月初,彭博社曝出:中国已通知钢厂暂停采购必和必拓的新一批铁矿石。消息一出,澳元应声下跌,澳大利亚政府坐不住了。 这哪里是简单的贸易调整?这是中国对“定价权失衡”长达十余年的反击。中国消耗全球七成铁矿石,却长期受制于普氏指数,成本十几美元的矿石,到岸价竟能炒到130美元,山东作家余无音曾直言:“这是变相收割。” 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业因定价权缺失多付了数万亿美元,这些钱本可用于技术升级,却成了海外股东的分红。 如今,中国早已不再被动。组建矿产资源集团、推动集中采购、布局非洲西曼杜铁矿……每一步都在削弱垄断。正如专家所言:“十年前中国不敢这么做,因为太依赖进口。现在,我们有了选择权。” 对必和必拓来说,失去中国市场意味着数百亿美元的收入黑洞,短期内无解。而中国钢厂虽仍需进口,但不能再当“任人宰割的买方”。 所以,这次不是中国让步,而是必和必拓向现实低头。全球资源贸易的规则正在改写:谁掌握市场,谁就掌握话语权。 有网友说:“以前是‘你定我买’,现在是‘我买你改’。”这才是真正的市场力量。 这场博弈,不只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尊严。当中国敢于说“不”,并让巨头回头谈判时,真正的底气,才刚刚显现。 必和必拓 人民币结算 铁矿石 中国矿产
就在刚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铁矿石现货价跌至80美元/吨,必和必拓却
【2评论】【5点赞】
梅川内酷
这消息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