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狠反制来了!中国一招让美国“买路钱”打水漂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买路钱”?中

周律鸣法 2025-10-10 17:51:17

最狠反制来了!中国一招让美国“买路钱”打水漂   美国对中国船舶征“买路钱”?中国直接亮底牌!   事情要从美国今年4月签署的一项行政令说起。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公告,计划从180天后开始对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对中国建造且中国运营的船舶每净吨收费高达50美元,就连中国建造但非中国运营的船舶也要每净吨收费18美元。   依此标准,一艘由中国运营的超级油轮,每次停靠美国港口所需费用将高达520万美元。   美方声称这是为了重振本国造船业,却故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美国造船业失去竞争力是因为过度保护导致缺乏创新,而非中国的不公平竞争。   更讽刺的是,美国石油学会已在游说信中坦承,美国根本没有满足运输条件的船只来替代中国船舶。这种看似强硬的措施,实则是一记“七伤拳”,未伤敌先伤己。   中国政府于9月29日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新增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国际海运业务采取歧视性措施,中国政府有权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这表明,倘若美国执迷不悟,执意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中国必将依据相关法律,对美国船舶征收等额费用,更甚者,会限制乃至禁止其进出中国港口。   中国之所以能够如此果断地亮出底牌,源于我们在全球航运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2024年,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增长,宁波舟山港和上海港稳居世界前两位。全球约23%的商船由中国建造,而中国船厂的手持订单占比更是高达60%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市场影响力。中美间集装箱海运量占全球总量的12%,一旦中国港口对美国船舶采取对应措施,美国进口商将面临每年数十亿美元的额外物流成本。   中国修订后的《国际海运条例》不仅是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回应,更是对全球自由贸易秩序的捍卫。   新条例首次将“反歧视”条款系统化、具体化,为国际海运纠纷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解决框架。这种基于规则的反制,与美国的单边行为形成鲜明对比。   美国政府的政策不仅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制,也在美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对。   美国婴幼儿产品公司满趣健首席执行官邓恩称,新关税政策迫使公司叫停部分亚洲订单。然而,美国在制造专业知识与自动化水平上存在不足,难以达成产品的批量生产。   面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中国没有选择情绪化的对抗,而是采取了更为成熟的应对策略:通过完善法规、优化制度,为多边协调留出空间。   这种处理方式既显示了对国际规则的尊重,也体现了大国处理外部摩擦的法治自信和战略定力。   中国近年来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港口合作,构建自主可控的全球物流节点网络。   截至2025年,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共建“一带一路”,这种全球化布局有力抵御了单边主义的冲击。   中欧班列2024年开行超2万列、创造超50万就业岗位,就是互利共赢的明证。   与此同时,中国船厂在绿色动力、智能航运等新技术领域持续领先,这种技术优势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源泉。   从历史角度看,19世纪英国通过海上霸权主导贸易规则,20世纪美国依托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金融霸权,如今中国借海运新规有望提升国际贸易话语权。   但中国的选择不是建立霸权,而是推动更加公平、包容的全球贸易体系。   在这场博弈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开放态度。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明确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不要一错再错。   美国的做法只会加速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而中国在全球多边合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未来在国际经贸规则制定领域的影响力也将持续增强。   参考资料:“港口税”大棒搅动国际航运业——中国网

0 阅读:77

猜你喜欢

周律鸣法

周律鸣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