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

别惹我的过去 2025-10-10 16:03:25

1936年,蒋介石在西安脱险后,在南京下飞机,何应钦第一个上去迎接,蒋介石却冷淡的绕开他走到一位老者面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林森这个人,出生在1868年福建闽侯一个普通家庭,原名天波,字长仁,后来号子超,还自称青芝老人。他小时候在家读经书,1877年进了美国教会的培元学校,学了些新知识。1884年,他在台北电报局找了份工作,接触到现代通讯。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后,林森移居上海,开始参与反清活动,加入了同盟会。那时候他积极投身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林森在福建组织起义,推动地方独立。革命成功后,他当上临时参议院议员,参与制定临时约法。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林森只好流亡日本,继续反袁世凯的斗争。 1921年,林森回国,加入国民党。1924年国民党改组,他成了中央执行委员。1927年,他出任监察院院长,负责监督党内事务。1931年,国民党内部调整,林森当选国民政府主席,一直干到1943年。在这个位置上,林森坚持不争权、不揽利、不结党的原则,国民党里很多人认可他。蒋介石选他当主席,就是看中他的忠心和能力,不会抢风头。林森外出视察时,总给蒋介石发信函,态度谦恭。在党内权力斗争中,林森保持中立,不偏向任何派系。这种作风让他赢得蒋介石的信任。有一次蒋介石怀疑林森跟胡汉民走得近,缺席会议,就去他家探访,发现林森真生病卧床,蒋介石还派私人医生去诊治。 林森在国民党里的地位稳固,处理事务注重公正。1936年西安事变期间,林森呼吁冷静,避免冲突升级。他的角色有助于稳定局面。林森一生参与革命和政府事务,直至1943年去世。他不贪权,不逐利,以国家利益为重,这种品格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难得。林森的为人处世,给国民党内部带来一些平衡,避免了很多内部倾轧。蒋介石对他保持尊重,也因为林森的作风符合国民党需要一个可靠的元老形象。 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扣押了蒋介石。事件持续了13天,各方进行谈判。12月25日,蒋介石同意停止剿共、联合抗日等条件,张学良陪同他乘飞机离开西安。飞机起飞后,先在洛阳短暂停留,然后继续飞往南京。12月26日下午,飞机降落在南京明故宫机场。机场外聚集了20万市民,国民党官员也齐聚迎接。何应钦作为军政部长,第一个上前迎接蒋介石。蒋介石从舷梯走下,绕过何应钦,直接走向人群中的林森,停在他面前深深鞠躬。林森当时是国民政府主席,站在迎接队伍前列。 在西安事变中,何应钦主张用武力解决,率军向西安推进。林森则站出来呼吁和平,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他的行动为蒋介石安全归来提供了支持。蒋介石归来后,国民党内部关系稳定下来。事件推动国民党政策调整,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机场鞠躬这一举动,显示出蒋介石对林森的敬重。林森在关键时刻的冷静态度,让国民党避免了更大分裂。何应钦的主战立场,当时占上风,但林森的干预改变了局面走向。 蒋介石对林森的敬重,不仅限于公开场合。私下里,两人互动也显示出这种关系。林森去世后,蒋介石推崇他,举办国葬,还改名多处县和路来纪念。西安事变后,国民党稳定下来,林森继续担任主席。国民党内部对事变的处理,分成和战两派,林森属于主和一方。何应钦作为讨伐派代表,推动军事行动,但最终和平解决占上风。蒋介石归来,立即软禁张学良,事件善后由宋子文等人处理。 林森继续担任国民政府主席,直到1943年。1943年7月,林森在重庆外出时遭遇车祸,头部受伤。事故后,他被送往医院,病情加重。8月1日,林森在重庆总统别墅逝世,享年76岁。国民党高层得知消息后,聚集别墅。8月7日,在重庆郊区总统别墅旁亭阁举行悼念仪式。蒋介石主持仪式,国民党官员列队默哀。仪式后,宣布全国哀悼一个月。林森遗体安葬在重庆歌乐山森林园地。 林森去世后,国民党选举蒋介石继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下令将多处县和路改名为林森,以示纪念。他的档案移交国民党保管。蒋介石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及林森的贡献,推动党内缅怀活动。林森一生结束于1943年,他的纪念措施在国民党内部持续实施。蒋介石继续领导国民党,处理后续事务。林森的去世,让国民党失去一位元老,但他的原则影响了党内一些人。

0 阅读:0
别惹我的过去

别惹我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