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二号04组卫星 可控核聚变装置刷新世界纪录 航天与能源领域双双传来捷报,中国科技突破迎来“双星闪耀”的时刻。 昨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二号04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将主要用于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等领域,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宣布,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最新一轮实验中,实现了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12秒,再次刷新由自身保持的世界纪录,为未来聚变能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中国航天迈入规模化可复用时代。就在海南文昌,星际荣耀运载火箭总装总测复用工厂项目(一期)刚刚在9日举行竣工仪式。这座工厂将彻底改变我国商业航天基础设施的格局,为火箭重复使用铺平道路。 火箭的重复使用意味着太空探索成本将大幅降低。就像飞机完成一次飞行后经过检修再次启航,未来火箭也能多次执行发射任务。这座工厂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正式迈入规模化、可复用化发展的新阶段。 太空探索领域不止一支队伍在前进。中华航空刚刚在8日晚间以777F货机协助国家太空中心载运“福尔摩沙卫星八号”首颗卫星至美国洛杉矶机场。这颗卫星后续将运至范登堡太空军基地,在SpaceX基地进行发射。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恩伯公司发布的《2025全球电力年中洞察》报告带来一个历史性消息:2025年前6个月,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清洁能源的时代已经真切到来。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振奋之情:“清洁能源的未来不再是遥远的承诺——它已经到来。” 中国在这场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引领者角色。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我们的太阳能发电量增幅占全球太阳能发电量增长的55%,并以43%的同比增长远高于全球平均增幅。 在风能发电方面,中国的表现同样惊艳。上半年中国风电发电量增长16%,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占中国发电量增长的四成。 国际能源署预测未来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将达到之前5年增量的两倍。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将增加4600吉瓦,相当于中国、欧盟和日本发电量的总和。 能源转型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国际能源署指出制约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投资不足。发展中经济体每年需额外投入5000亿美元才能跟上转型步伐。 贸易壁垒和政策不确定性也在影响清洁能源发展。国际能源署已将美国到2030年的可再生能源增长预期下调了近50%。这与美国能源政策的转变有直接关系。 中国在能源投资领域展现出坚定决心。2024年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投资超过6250亿美元,较10年前几乎翻番。这一规模基本等于欧盟国家和美国之和。 彭博社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稳居能源转型投资最大国位置。2024年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较2023年增长20%,而且超过美国、英国和欧盟去年投资之和。 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从地球延伸到太空。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成功发射到海南文昌复用工厂的竣工,从EAST装置破纪录到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国正以扎实的行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 这些成就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日夜奋战的汗水。他们用智慧与坚持书写着中国科技的辉煌篇章,为人类可持续未来贡献东方力量。中国聚变能源 可控核聚变 可控聚变装置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中国航天局最近干了一件破天荒的事:主动联系美国宇航局,要求对方别乱动,让中方来调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