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 现货铁矿石都跌到80美元了,人家必和必拓扭头就给国内钢厂报了个2025年的长协价:109.5美元。 现货市场上都没人要了,你却还要高价卖长期合同,我是签了合同就要用高价收矿吗?要不你自己先吃亏试试? 必和必拓这份底气,不知道的还以为铁矿石市场正火爆呢。全球现货价格明明已缩水到80美元左右,它偏偏要逆势把长协价抬高到109.5美元。每吨近30美元的差价,中国钢企若照单全收,每年得多掏超过200亿美元。这笔钱足以建起数座跨海大桥,如今却要白白送人。 中国市场占据必和必拓铁矿石出口的七成份额,这份依赖本该是双方平等对话的基础。现实却成了矿企挟资源以令买家的戏码。回想2003到2008年,类似的操作让中国多付出了约7000亿人民币的代价。整个中国钢铁行业辛苦忙碌,利润还比不上必和必拓一家卖矿石的。 僵局背后是结算货币的较量。当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和FMG纷纷加入人民币结算试点时必和必拓依然紧抱美元不放。甚至表面上开放人民币通道,背地里加收0.8%的“汇率点”,这种暗度陈仓的把戏,既想要中国市场,又不愿尊重我们的规则。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9月30日的一纸通知,让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矿石采购按下暂停键。这不是临时起意,而是酝酿已久的战略转身。西澳黑德兰港的库存三天内涨到1200万吨,每天仓储费就要烧掉50万美元,看看谁先眨眼。 多元化供应网早已悄然织就。几内亚西芒杜铁矿藏着50亿吨高品位矿石,铁路刚刚通车;巴西淡水河谷不仅接受人民币结算,还将合同价降至92美元。这些蓄势待发的备胎,让中国有了说不的资本。 国内废钢资源同样在崛起。2024年中国废钢回收量达2.5亿吨,占全球一半以上。每吨废钢能替代1.2吨铁矿石,这条替代路径正越走越宽。 定价权争夺战的背后,是大国实力的消长。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交易量已是新加坡市场的23倍,人民币结算从石油蔓延到铁矿石。当宝钢与力拓的区块链人民币结算实现上午付款下午到账,旧的美元结算体系显得笨重而过时。 这场博弈早已超越简单的买卖关系,成为规则制定权与话语权的较量。买方联盟的形成、多元供应的布局、本币结算的推进,组合拳之下,旧秩序的根基正在动摇。 必和必拓的强硬能撑多久?当库存堆积如山,当竞争对手瓜分市场,坚守美元和高价的代价将是永久失去核心客户。商业世界里,从来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无论是矿石还是卖家。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必和必拓火速服软绝非傻,这波妥协藏着顶级算计!表面看是被迫接受30%人民币结
【17评论】【1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