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公司已经与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签署协议,同意自2025年第4季度起,以人民币进行铁矿石贸易结算!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澳洲的矿业大佬必和必拓,也就是BHP,跟中国的矿产资源集团CMOC签了个协议,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他们的铁矿石现货贸易部分得用人民币结算,覆盖大概30%的对华交易量。这不是小打小闹,铁矿石可是全球大宗商品里的重量级选手,中国每年进口上亿吨,用来炼钢建高铁造车啥的,过去全靠美元过账,现在转用人民币,等于给美元体系来了一记闷棍。 铁矿石贸易这行当,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那时候澳洲、巴西的矿商们就把持了定价权,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只能跟着走。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这三巨头,基本垄断了全球供应,价格说涨就涨。记得2021年,全球铁矿供大于求,本该便宜,结果被华尔街的投机资金炒到每吨230美元,中国企业一年多掏了上千亿。结算还得用美元,先换汇再买,手续费加上汇率波动,简直是雪上加霜。2023年美元对人民币从6.8窜到7.3,一家山东钢厂光换汇就多扔了8000万,够两个月利润了。美国一加息,汇率就贬值,买矿成本立马水涨船高。更别提金融制裁的风险,通道一掐,矿都进不来。 中国企业忍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憋不住了。进口多元化是关键,巴西的淡水河谷早就试水人民币,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也计划跟上。国内废钢回收比例2024年已到30%,以后对进口依赖会降。必和必拓一看,中国市场占他们铁矿出口一半以上,丢了就得闲置产能,澳大利亚经济也太靠中国了。2025年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直接下通知,暂停所有美元计价的必和必拓铁矿进口,连海上货船都给拦了。这招狠,必和必拓股价一天跌了4.8%到5%,市场慌了。谈判桌上,中国要价是压低2025年基准价,从他们提出的109.5美元/吨砍下来,还得转人民币。必和必拓一开始死扛,说低价是暂时的,经济复苏后还会涨,但中国买家不买账,暂停订单让他们的船队在海上晃荡,库存压力山大。 就这样,僵持了几个月,谈判从9月拖到10月。10月9日左右,消息传出,必和必拓让步了,同意从第四季度起,30%的现货贸易用人民币结算,基准价也调低了点。协议里还加了长期条款,承诺未来五年稳供20亿吨铁矿,避免被中国甩开。说白了,这是买家市场,中国集中采购的策略奏效了。过去散户钢厂各自谈,现在集团统一要价,矿商们得低头。 这协议对中国企业来说,实打实的利好。先省钱,以前换1亿美元手续费2‰,一家年进口1000万吨的厂子,一年能省200多万。汇率风险没了,合同签多少,最后付多少,不用天天盯着美元走势。河北钢铁集团今年上半年试用人民币买巴西矿,半年省了3200万,损失直接归零。长远看,还能绕开美元通道,美国制裁时不慌。产业链上,矿商拿到人民币,能直接买中国工程机械家电,徐工集团就跟淡水河谷谈好,用人民币卖挖掘机,形成闭环。铁矿进口和设备出口绑一起,双边互惠。 从人民币国际化的角度,这步棋走得稳。过去大宗商品结算美元占九成以上,现在铁矿转人民币,等于开了个口子。巴西、几内亚跟进,俄罗斯石油也用人民币,土耳其天然气试水,全球去美元化浪潮起来了。2022年美国冻结俄罗斯3000亿外汇储备,2023年制裁土耳其石油出口,让各国看清美元是把双刃剑。人民币不玩这套,提供稳定选择。中国外汇储备庞大,产业链完整,14亿人市场,谁不想搭车?国家层面,这帮中国建自主金融体系,美国加息降息的影响小了。2024年美联储加息,中国买矿成本本该涨10%,现在用人民币基本稳住。 当然,这事儿不是一帆风顺。必和必拓也不是白给的,他们铁矿成本低,每吨不到19美元,卖100多还有赚头。中国暂停进口虽狠,但也得顾及自身供应,钢厂原料一断,生产就卡壳。谈判中,价格争端没全解决,可能会拖到2026年初。澳大利亚政府也没闲着,中澳关系本就敏感,铁矿贸易占澳出口大头,丢了中国市场,经济得凉半截。但澳洲矿业巨头们习惯了强势,现在被迫适应买家逻辑,股价波动就是教训。 放眼全球,这反映了大宗商品贸易的权力转移。过去澳巴矿商定价,中国买单;现在中国用市场份额换话语权。铁矿石定价权到手,意味着中国在全球钢铁链上更有底气。未来,更多商品可能跟进,石油、铜啥的。人民币结算比例升了,国际贸易更平衡,美国的货币霸权松动。企业层面,钢厂运营稳了,成本可控,竞争力上去了。矿商们也得转型,不再躺赚差价,得深耕中国市场,联合开发新矿啥的。 总的来说,这协议是市场规律的结果,不是谁施压谁。实力说话,中国从被动买家变主动玩家,必和必拓从定价者变合作者。短期看,第四季度贸易量稳,价格趋稳;长期看,人民币在商品领域的份儿会越来越重。澳洲经济依赖中国,矿业巨头们得认清形势,早适应早受益。钢厂老板们乐坏了,终于不用为汇率发愁了。
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现货铁矿石都跌到80美元了,人家必和必拓扭头就
【3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