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逃离本土了! 岛内一些“台独分子”,开始逃离台湾,他们转移家产,私密买下黄金,想长期移民海外。 抛开那些喧闹的口号,一场无声的侵蚀正在掏空台湾的核心。 这是一种双重流失:资本和产业为了安全感向外逃离,而年轻人为了谋生路,也开始用脚投票。 这两种趋势像齿轮一样咬合在一起,让岛内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焦虑不断加剧,形成了一个难以挣脱的怪圈。 资本的撤离,其实是一场对冲未来的集体行动。 这不单单是政治站队,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的自保。 当所谓的“新南向政策”在2022年遭遇挫折,对东南亚的出口增长仅有可怜的2.1%,这根救命稻草并没那么好抓。 高雄那家跑到越南的纺织厂就是个例子,缺电、物流延迟,搞得只能减产。 反观台南的食品企业,2024年干脆把生产线搬到东莞,因为那里离市场和原料都更近。 钱跑得有多快?2024年前八个月,光一个电子行业就流出了280亿美元,比2023年全年还多。 跑路的不只是台积电、鸿海这样的大块头,连新北一家做电子配件的中小企业也搬去了马来西亚,据说能省下两成的电费和地租。 企业在跑,个人的财富也在寻找“诺亚方舟”。买黄金保值,或是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这些地方把钱挪出去。光是2023年,就有56亿美元流向了这些离岸中心。 有人在悉尼买下一座价值1.5亿澳元的庄园,还有人在瑞士银行里存了300公斤的黄金。 这些举动,无声地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的深度忧虑。 同样的经济压力下,不同的人走上了完全不同的岔路。 有钱人铺设的是全球化的“退路”,而年轻人寻找的,则是在大陆的“出路”。 移民中介的生意火爆得不行,客户大多是高净值家庭,他们为孩子办好新西兰的居留权,当作一条后路。资产先走,人再跟上,这已经成了一种普遍模式。 另一边,是年轻人的现实选择。 2024年前九个月,就有8.7万名台湾青年申请了大陆的台胞证,猛增了38%。他们中六成的人,目标明确——去大陆的科技和制造业公司上班。 为什么?因为机会的天平倾斜了。 深圳一家新能源企业,2024年就招了120多个台湾工程师,给出的薪水比台湾同岗位高出三成。 这不仅是高薪的诱惑,杭州、成都等地还冒出了超过50家台湾青年创办的文创工作室,那里有他们渴望的创业土壤。 资本和人才的双重流出,最终像抽水泵一样,把压力实实在在地传导到了岛内每个普通人身上。 企业外迁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岗位没了。 2024年,制造业的失业率攀升到5.8%,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里,有三成二都在干着不稳定的临时工。 台北一个大学毕业生,找了半年专业对口的工作无果,最后只能去便利店上班,一个月薪水才2.8万新台币。这成了许多年轻人的缩影。 日子也变得越来越紧巴。 2024年上半年,物价涨了3.7%,食用油贵了两成二,连卫生纸都涨了快两成,搞得一些家庭开始囤货。 出租车司机的日收入从五千新台币掉到了三千多,家庭主妇们抱怨菜价涨得离谱。 更糟的是,2024年夏天,北部地区甚至开始限电,工厂每周停工一天,家里空调被要求不能低于28度。 这种被掏空的感觉,最终反映在了民意上。 《中国时报》2024年的一项民调显示,高达八成二的民众觉得“搞分裂的人只顾自己”,还有七成六的人,希望赶紧恢复两岸正常贸易,让经济好起来。 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安稳日子比什么都重要。 信源:“新南向”无法取代大陆市场!蔡当局这场梦该醒了——手机凤凰网.资讯
开始逃离本土了! 岛内一些“台独分子”,开始逃离台湾,他们转移家产,私密买下黄金
经略简料
2025-10-10 13:54: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