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用中国的歼10CE战机,打跑了印度的“阵风”,转过头,就把本国最核心的战略矿产“锑”,打包送给了美国的特朗普,这种“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的两面派行为,正在巴基斯坦,上演为一出日常戏码。 先说歼-10CE,巴基斯坦选择中国战机,那是几十年“铁哥们”情谊的自然延续,更是面对印度“阵风”机队压境时,最现实、最可靠的选择,这背后是扎实的战略互信和地缘政治考量。 但国家要运转,光有战机不行,还得有钱,锑这东西,是现代工业,尤其是国防和高科技领域的“维生素”,缺了它不行。 巴基斯坦家里有矿,但自己缺钱又缺技术去挖,这时候,引入美资来开发,就成了一个“变现”家底、创造就业、引进技术的现实选择。 你说它“砸锅”?可人家心里门儿清:核心的安全保障必须紧紧握在手里,但经济发展的机会,也不能完全吊在一棵树上,这就像一个人,既要有个能托付生死的铁兄弟,也得在外面多交几个能一起做生意的朋友。 其实,翻翻巴基斯坦的外交史,这种“多方下注”的操作几乎是传统艺能,从冷战时期在美苏之间巧妙周旋,到反恐战争期间同时与各方保持沟通,这个国家一直深谙小国的生存之道。 一位巴基斯坦的前外交官说过一句很形象的话:“在飓风中,橡树会被连根拔起,而芦苇却能弯腰生存,”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身处地缘政治的“飓风带”:左边是伊朗,右边是印度,北边是中亚,南边是阿拉伯海,头顶上还有几个大国在博弈,不学会灵活弯腰,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说实话,巴基斯坦这点事儿,在今天的世界上一点也不稀奇,看看越南,一边跟美国越走越近,一边跟中国关系也热乎,再看看沙特,在中美之间也是左右逢源。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那个“非友即敌”、必须选边站队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越来越多的中等强国和小国,开始拒绝当棋盘,而是要自己做棋手。 在大国的缝隙里寻找自己的活路和发展空间,它们的外交策略变得更加务实:谁给我安全,我就跟谁握紧手,谁帮我发展,我就跟谁谈生意。 咱们中国人有时候挺看重“巴铁”这个称呼,感情上自然希望巴基斯坦事事都跟我们站在一起,但国家之间,尤其是像巴基斯坦这样处境复杂的国家,它的首要任务是活下去,并且要尽可能活得好一点,而不是来讲“哥们义气”的。 它家里有200万年轻人等着找工作,外汇储备时常告急,能源也不够用,在这种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面前,任何道德层面的指责都显得有些苍白,它和谁合作,根本上是出于国家利益的精密计算,而不是喜不喜欢。 对我们来说,可能需要一点“战略自信”,一个强大的伙伴,不会整天担心朋友跟别人说句话就是“背叛”,真正的“铁”,不是用绳子把对方捆住,而是通过创造牢不可破的共同利益,让对方在任何时候都觉得,跟你合作是最好、最划算的选择,中巴经济走廊就是这样一根坚实的利益纽带。 说白了,国际政治不是过家家,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的利益交换市场,巴基斯坦的“走钢丝”,不过是在这个市场里,一个精明的生存者做出的理性选择,我们可以分析它的策略,理解它的困境,但用简单的是非对错去评判,反而看不清全局了。
为了追赶中国的“霹雳”17超远程空空导弹,美俄在匆忙之下都拿出自己的“作品”。而
【13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