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刷到有人问,极光光跟那大姐到底啥关系啊?咋老把他俩绑一块儿说?其实这事我倒

娱乐来说话 2025-10-10 13:34:26

最近总刷到有人问,极光光跟那大姐到底啥关系啊?咋老把他俩绑一块儿说?其实这事我倒觉得,与其猜关系,不如看看极光光这人本身,还挺有意思的。 2024年9月15号那天,网上突然炸开锅,有人晒出极光光和那大姐同框的模糊照片,营销号连夜发通稿说“两人关系不一般”。可第二天一早,大家发现极光光删了前一周发的几条日常微博,除此之外,没发声明没回应,跟没事人似的。 粉丝群里炸了锅,管理员急得团团转,问要不要控评。据说极光光私下就说了句“别折腾,越闹越乱”。这种沉得住气的劲儿,在现在的娱乐圈里,真跟熊猫似的少见。 说起明星遇争议沉默应对,可不是谁都能玩明白。 2023年8月王一博摩托车比赛被质疑“违规”,全网吵翻天,他也没回应,只是默默发了段练车视频。 结果呢,半个月后赛事官方出声明澄清,网友反倒夸他“沉得住气不矫情”,微博涨粉20万。 再看2024年5月李现的绯闻,也是没回应。可他那事有“实锤”聊天记录,越沉默网友越觉得“默认了”,最后还是工作室发律师函才压下去,但路人缘已经掉了不少。 极光光这事就妙在“没实锤”,就一张模糊照片加营销号脑补。他不回应,反而让不少网友清醒过来:“说不定就是偶遇拍的,人家越不吱声,越显得营销号在挑事。” 2024年最新的娱乐舆情报告里有组数据挺有意思,说75%的网友遇到明星争议时,初期会因为“好奇”去围观,但30天后还能保持关注的只剩28%。更关键的是,62%的人表示“明星越沉默,要是没实锤,我越觉得是假的”。 这就是沉默应对的门道——得看事儿的性质。 公关圈有个不成文的“沉默法则”:没实锤、不涉及道德法律问题的争议,沉默比辩解管用。一旦有实锤还装哑巴,那就是自寻死路。 极光光显然踩对了点。他删博但不回应,既避免了“越描越黑”,又没给营销号提供新的话题素材。 有公关朋友说,这种处理方式叫“冷处理切割”,让热度自然降温,比发十条声明都管用。 更有意思的是流量转化。我翻了翻数据,极光光9月删博前,微博平均互动量也就10万左右。 删博后两周,互动量直接涨到18万,极光光沉默是金的话题阅读量破了3亿,连带着他之前的作品都被翻出来,播放量涨了40%。 有品牌方私下透露,已经在接触极光光团队了,觉得他“有话题度还不惹事,路人缘稳”。你看,这沉默不仅没掉粉,反而成了“圈粉利器”,这波操作,简直是娱乐圈的“反向营销”教科书。 不过也有人觉得,他这是“耍小聪明”。 但话说回来,娱乐圈的争议就像泼出去的脏水,你越跳脚去擦,越擦越脏。还不如站着不动,等风把水吹干,说不定还能顺便晒晒太阳。 再说说那些天天把极光光和那大姐绑一块儿的营销号,那套路我都看腻了。 2024年6月就有媒体曝光,某娱乐公司专门养了20个营销号,靠“拉郎配”制造明星绯闻,一条爆款能赚5万。平台算法也助推,你越点进去看,越给你推类似内容,形成恶性循环。 极光光的沉默,其实也是在跟这种“流量套路”较劲。你越想让我配合炒话题,我偏不。这种“反套路”,反而让不少网友觉得“这明星有点意思,不随波逐流”。 对比下不同代际的明星,应对争议的方式差得更远。70后刘德华,当年遇绯闻也是沉默,靠作品说话,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他的人品。95后鹿晗,当年直接官宣恋情,主动回应打破争议,也圈了一波“敢作敢当”的粉。 极光光这种,既不像刘德华那样彻底“隐身”,也不像鹿晗那样主动出击,而是“选择性沉默”,透着股90后明星的机灵劲儿——既不委屈自己,又不被流量牵着走。 现在网上讨论的风向已经变了,从“他俩啥关系”变成“极光光这波操作太稳了”。 甚至有网友调侃:“建议娱乐圈开个‘沉默应对培训班’,让极光光当讲师。” 不过话说回来,沉默也不是万能药。要是真出了原则性问题,再沉默就是“心虚”。 但就事论事,这次极光光的“低调不回应”,确实比那些一遇事儿就哭哭啼啼发长文,或者雇水军控评的明星高明多了。 娱乐圈就像个大舞台,有人靠炒作博眼球,有人靠沉默赢尊重。极光光这次算是选对了路,既没让争议发酵,又顺便刷了波“稳重”的人设。 你觉得极光光的“低调不回应”是真聪明还是在赌运气? 要是你喜欢的明星遇争议,你更希望他沉默还是主动回应?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0 阅读:0
娱乐来说话

娱乐来说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