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2岁的金庸出轨16岁林乐怡,他和妻子离婚,妻子说:“离婚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答应我”,令人意外的是,金庸没经过林乐怡的同意,直接满口答应!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52岁的金庸做出了他人生中最轰动、也最具争议的决定,他爱上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女孩,一个出身普通、在餐厅端盘子的姑娘。 那一年,他是武侠小说的传奇,是《明报》的掌舵人,是无数人眼中风光无两的文人巨匠,可在家门内,他的婚姻早已千疮百孔。 朱玫比他小四岁,出身香港中产之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才女,两人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报社相识,一个写稿,一个拍照,志趣相投,恋爱结婚,一切看似顺理成章。 婚后她辞掉记者工作,全力扶持丈夫创办《明报》,那是艰苦的年代,印刷厂通宵轰鸣,她在一旁整理账本,算广告费,催印刷费,忙到深夜。 金庸伏案写作,她守着一盏台灯替他改错别字,夫妻两人撑过最难的日子,把一家报纸做成香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也成就了“金庸”这个响亮的名字。 成功之后,问题也随之而来,金庸越忙,夫妻交流越少,朱玫的世界是厨房、孩子和账本,金庸的世界是报社、小说和无尽的稿纸。 两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却越来越像两个陌生人,朱玫强势,凡事要掌控,金庸性情温和,却开始有意无意地逃避,长年压抑的情感,让他在外头寻找喘息的缝隙。 那一年,他常去湾仔一家餐厅吃饭,林乐怡是服务员,年纪不过十六七岁,辍学后出来打工,身上带着一股未经世事的清新气息,她记得他爱喝什么茶,点菜时总多添一句“小心烫嘴”,她笑起来的样子,让这个中年男人忽然觉得自己又年轻了。 金庸渐渐频繁地去那家餐厅,先是多留几分钟,后来干脆以“写作需要安静”为由,晚归成常态,那场婚外情从一次无意的邂逅开始,最终酿成一场无法挽回的风暴。 朱玫不是糊涂人,她发现得很早,从衣领上的香气、兜里的餐厅发票到他不再回避的沉默,一切都让她心里有数。 她忍了很久,直到金庸亲口提出离婚,她只是沉默了片刻,语气平静地提出一个条件:可以离婚,但那位年轻女人必须做绝育手术,永远不能生育。 这个条件冷得刺骨,却也透着一个母亲最后的防线,她不愿让另一个女人生下孩子,来争夺她儿女未来的财产和父爱,也不愿自己二十年的付出在瞬间化为乌有,她没有哭,也没有闹,只是用这一纸条件划清了界限。 金庸当时沉默良久,然后点头答应,他没有去征求林乐怡的意见,没有多问,只想尽快结束这段让他喘不过气的婚姻,几天后,他亲自陪林乐怡去医院。 女孩穿着浅色裙子,脸色苍白,手术前把裙角攥得紧紧的,她没有吵,也没有退缩,只是在手术床上轻轻咬唇,金庸在走廊上徘徊,听着走廊尽头的脚步声,心里一阵阵发紧,那天他也许意识到,这段爱情的代价太高。 手术结束后,他与朱玫签下离婚协议,她带着孩子移居加拿大,重新开始生活,机场那天,她提着行李,回头看了一眼香港的天,神情平静得近乎冷漠,金庸送走她后,一个人回到空荡荡的家,桌上还有她留下的账本,页角写着“广告未结”几个字。 同年十月,长子查传侠在美国留学期间自杀身亡,年仅十九岁,那场突如其来的噩耗,彻底击垮了金庸,他一个人在书房里坐了整夜,烟灰堆满茶几,那是他此生最深的痛,也是他再也无法弥补的遗憾。 朱玫此后再未改嫁,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拉扯成人,她在温哥华住了二十多年,偶尔有人采访,她只是淡淡一句:“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她去世那年,身边没有子女陪伴。 林乐怡则从一个普通女孩,成了文学大师的妻子,她不再出现在公众场合,默默陪伴金庸的后半生,有人说她毁了一个家庭,也有人说她用一生赎了那段年轻时的冲动,她没有孩子,只有金庸留下的书稿和岁月。 金庸晚年很少提起那段往事,有人在他的作品里看到了悔意——那些写不尽的离别、错过、遗憾,都像是他自己的人生倒影,他曾经拥有无数读者,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亲人。 那一年,他在爱情与家庭之间做出的选择,成为他一生中最痛的结局,事业的光辉掩不住内心的阴影,江湖再大,也容不下家破子亡的哀伤。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凤凰网视频——1976年金庸与第三任妻子林乐怡结婚……
1976年,52岁的金庸出轨16岁林乐怡,他和妻子离婚,妻子说:“离婚可以,但是
如梦菲记
2025-10-10 12:40:2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