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上收费战”已正式开打!美国刚打算“拦路抢劫”,中国的“关门打狗”令就已下达!这不是贸易,而是妥妥的“海盗行为”。当特朗普企图用每吨50美元的“港口服务费”,来打压中国海运时,中国已经准备了一张“天罗地网”,就等着美国货船上套! 美方的收费方案有着明确的时间线与梯度设计。 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公告,相关措施将于 10 月 14 日正式生效,第一阶段对中国经营者运营或中国实体拥有的船舶,按每净吨 50 美元标准收取费用,未来三年每年递增 30 美元,2028 年将达到每净吨 140 美元。 收费范围还涵盖中国建造的非中资运营船舶,按每净吨 18 美元或每集装箱 120 美元取高计费,汽车运输船则单独适用每净吨 14 美元标准。 费用需在船舶到港前预缴,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负责具体征收,但截至 10 月初,操作流程、适用船舶的具体界定等执行细节仍未明确。 三年后的第二阶段计划更涉及市场结构调整。 美方将限制外国建造船舶参与液化天然气运输,要求 22 年内逐步提高美国旗船舶与美国运营船舶的占比,最终在 2047 年达到 15%。 这一政策被美国官方解读为 “重振本土造船业”,但行业测算显示,单艘万吨级货轮单次进出美港口成本将增加百万美元,成本最终可能传导至消费品价格,推高美国国内通胀压力。 中国的回应以法律修订形式落地,速度与针对性都十分明确。 9 月 28 日,国务院发布第 817 号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完成修订,新增反制条款仅用 16 天便从审议通过到正式公布,且自公布之日起立即生效。 修订内容清晰列出三类反制措施:对靠泊中国港口的相关国家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禁止或限制其船舶进出港口,阻断其获取中国海运数据及经营相关业务的资格。 触发条件设定为 “他国采取歧视性限制措施”,反制力度与对方行为保持对等,完全遵循国际法对等原则。 这一修订并非临时应对,而是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升级。 新规首次将 “国际航运交易平台服务” 纳入辅助经营范畴,要求平台向交通运输部报送运营规则及协议信息,逾期未报最高可处 10 万元罚款。 中国船东协会公开表示,新规为行业撑起法律保护伞,企业将依法保障自身权益,同时继续保障国际海运供应链稳定。 交通运输部已启动准备工作,预计 10 月中旬发布反制措施实施细则,确保政策落地有章可循。 国际航运市场已开始主动调整适应。 马士基、达飞等国际航司宣布减少美航线中国造船舶使用,部分货船改停西班牙、意大利港口以规避费用。 中国港口则加速开拓新航线,上海港、深圳盐田港新增多条拉美、非洲航线,分散对美航线依赖。 截至 10 月初,已有 20 余家国内外航运企业完成中国新规的合规咨询,其中包括 11 家美国企业,政策的透明性得到市场认可。 美方政策自身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美国国内造船业产能有限,即便通过收费限制外国船舶,短期内也难以填补运力缺口。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原计划对订购中国船舶的企业额外收费,因国内行业强烈反对已取消该条款。 英国特许出口与国际贸易协会指出,美国现有贸易限制已造成船舶严重积压,进一步收费可能加剧全球贸易混乱。 中国的反制措施始终锚定 “歧视性政策” 这一核心,以法律为依据,以对等为原则,避免了情绪化应对。 商务部与外交部均明确表示,中方坚决反对损害全球供应链的行为,愿在遵循国际规则基础上维护航运市场正常秩序。 这种以制度应对不确定性的方式,既守护了自身权益,也为全球航运业提供了稳定预期。 国际社会对局势保持关注。 欧盟航运协会呼吁成员国评估对华依赖度,避免卷入争端;日本商船三井等企业表示将密切关注中方执法尺度。 10 月 14 日美方政策生效与中方细则发布的时间窗口,成为观察后续走向的关键节点。 无论局势如何发展,中国维护国际航运公平的立场不会改变,通过法治手段保障供应链稳定的实践,将为全球贸易秩序提供重要支撑。
中美“海上收费战”已正式开打!美国刚打算“拦路抢劫”,中国的“关门打狗”令就已下
文人学社
2025-10-10 11:59:44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