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暂停澳铁矿采购,必和必拓强硬涨价15%,这下捅大篓子了! 必和必拓是澳大利

井普椿 2025-10-10 11:49:58

中方暂停澳铁矿采购,必和必拓强硬涨价15%,这下捅大篓子了! 必和必拓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铁矿巨头之一,它家85%的铁矿石都卖给了中国,按理说该好好做生意,可2025年的长协谈判里,它偏要逆势涨价15%,把原本该109.5美元/吨的铁矿再往上提,还死活非要用美元结算,完全不管当时现货价已经跌破80美元/吨的行情,中方跟它谈了好几轮都没谈拢,最后只能暂停采购。 这场博弈的核心矛盾,在于必和必拓对中国市场的误判。长期以来,澳大利亚凭借优质铁矿资源和地缘优势,在中澳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0年以前,中国进口铁矿中70%来自澳大利亚,其中必和必拓一家就贡献了35%的份额。这种深度依赖让澳方形成了“中国离不开澳洲铁矿”的迷思,甚至在2024年国际矿价下跌时,仍试图通过长协价锁定利润。 然而,中国钢铁行业早已今非昔比。通过技术升级和海外布局,国产矿自给率从2016年的23%提升至2025年的38%。 同时中国与巴西淡水河谷、几内亚西芒杜等矿企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从巴西进口铁矿同比激增35%,几内亚矿砂进口量更是暴涨60%,直接打破了澳大利亚的垄断幻想。 必和必拓的强硬策略很快反噬自身。数据显示,其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来自中国市场的收入同比暴跌28%,占总营收比例从72%骤降至55%,市值一周内蒸发超200亿美元,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周跌幅。 更严重的是,中国钢铁企业转向其他供应商后,必和必拓的长期市场份额面临永久性流失风险。 比如说,巴西淡水河谷以自身的高品位铁矿和稳定供应,在今年获得了中国宝武、河钢集团等大客户的长期订单。 而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项目一期已于2025年投产,年产能达5000万吨,二期工程预计2027年完工后将进一步挤压澳矿空间。 这场博弈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冲击更为深远。铁矿出口长期占据澳大利亚GDP的8.2%,2025年中国暂停采购导致该国铁矿出口收入锐减120亿澳元,直接拖累GDP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 西澳大利亚州作为铁矿主产区,失业率从4.1%攀升至5.8%,多家依赖矿运的港口企业面临裁员危机。 更讽刺的是,澳大利亚政府此前为配合美国对华战略,在贸易、科技等领域频繁对华施压,此次铁矿博弈恰好暴露了其经济结构的脆弱性,那就是过度依赖单一资源出口的模式,在大国博弈中简直不堪一击。 对中国而言,这场博弈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暂停采购澳矿,中国钢铁行业加速推进进口多元化战略,2025年从巴西、几内亚进口铁矿占比分别提升至32%和18%,彻底打破了澳大利亚“卡脖子”的可能。 更关键的是,中国在非洲的铁矿投资开始显现成效。除几内亚西芒杜项目外,中企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的铁矿项目也进入投产阶段,形成“非洲-中国”铁矿石运输新通道。 这种战略布局不仅降低了运输成本,还通过人民币结算规避了美元汇率风险,2025年中非铁矿贸易中人民币结算比例已达45%。 全球铁矿市场格局因此发生深刻变革。必和必拓涨价事件后,国际矿价经历波动,现货价一度跌至75美元/吨,但随着中国需求转向其他供应商,价格迅速反弹至90美元/吨,形成“中国需求主导市场”的新范式。 巴西淡水河谷、力拓等企业趁机调整定价策略,主动与中国钢企签订弹性价格协议,而澳大利亚矿企则陷入两难。若继续坚持高价,将失去中国市场;若降价妥协,又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反弹。 金融领域也受到了深远影响。为应对澳矿暂停采购,中国钢铁企业加速推进“铁矿人民币期货”交易,2025年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铁矿期货交易量同比增长120%,其价格指数逐渐成为国际矿贸的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推出“铁矿供应链金融”产品,为非洲矿企提供低息贷款,以换取长期供货协议,这种“资源-金融”联动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矿业秩序。 必和必拓的强硬策略,反而加速了中国在全球铁矿定价权上的崛起。 值得深思的是,这场博弈揭示了全球化时代的生存法则:任何试图通过资源垄断获取超额利润的行为,终将在市场规律和战略博弈面前碰壁。 中国通过技术升级、海外布局和金融创新构建的“铁矿石安全网”,不仅保障了自身产业链稳定,更在国际博弈中赢得了主动权。 而澳大利亚若不能正视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继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其经济命脉恐将长期受制于这场自己挑起的“铁矿战争”。

0 阅读:51

猜你喜欢

井普椿

井普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