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片甩出“王炸”!复旦“长缨”一出手,直接领跑全球存储赛道! 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长缨”横空出世!速度快到颠覆认知,功耗低到超出想象,更牛的是能在现有工厂直接量产,这一下就让中国在新一代存储技术领域,彻底告别“跟跑”,稳稳站在了“领跑”的C位!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报道,10月8日,复旦大学团队在《自然》发表成果,成功研制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长缨(CY-01)”。该芯片兼具超快速度与低功耗,可在现有产线上量产,标志中国在新一代存储技术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这颗被命名为“长缨”的芯片,可不是实验室里的“花架子”。咱们平时总觉得芯片技术离生活远,但是咱们刷视频突然卡顿、手机越用越慢、电脑传大文件要等半天,根源全在存储芯片“不给力”。以前的闪存芯片就是个“矛盾体”:要么速度快但断电就丢数据,要么能存数据但速度堪比老年代步车,还特费电,这也成了AI、大数据往前冲的“拦路虎”。 但“长缨”一登场,直接把这难题给“干碎”了!它的存储速度达到400皮秒,比现有技术快几十倍,换算成咱们能懂的体验:以后手机秒开几十个APP、电脑瞬间加载4K高清视频都不是梦。更绝的是功耗降了两个数量级,手机重度使用一天可能都用不完一格电,服务器机房的电费都能省一大笔!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它破解了“实验室到工厂”的死结。二维材料比蝉翼还薄,只有原子级别厚度,而传统硅基电路像高低不平的“微缩城市”,直接铺上去一准破裂 。复旦团队没硬改老产线,反而让二维材料“适应”硅基电路,先分开制造再精准对接,硬是把芯片良率做到了94.3%,现有工厂拿来就能生产。 这突破有多关键?看看数据就懂:以前咱们每年买进口存储芯片,要花掉6000多亿元——这笔钱差不多能建3座三峡大坝!还总被卡脖子。现在“长缨”不仅技术领先,还能快速量产,等于攥住了存储产业的“命脉”。 难怪10月9日A股存储芯片板块直接涨了2.43%,市场用脚投票证明了它的价值。总之,中国芯片又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这颗小小的芯片里,藏着的是科研团队的巧思,更是中国科技从追赶到领跑的底气。 话说回来,美国看到这个消息,会不会肠子悔青了呢!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