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成龙请陈德森当他的司机兼助理,并开出了50万港币的年薪,没想到后来陈德森却说:“大哥,我不想再给你当助理了。”成龙气得20年不理陈德森。 那年夏天的香港,成龙在灯火通明的片场上挥汗如雨,身边总有个年轻人忙前忙后,递水、记笔记、接电话。陈德森不到二十,眼神里全是热烈和新鲜感,他跟在成龙身后,像个影子一样默默无闻地存在着。 成龙拍戏很卖力,片场里常常一连数十个小时都没有休息,陈德森就坐在小板凳上,帮他打理杂事。 夜深了两个人也凑在一起吃盒饭,成龙一边嚼着饭一边问:“小陈,你以后想干什么?” 他低头笑了下:“我想做导演。” 成龙拍拍他肩膀,语气里透着鼓励,“好好干,跟着我,学的东西比你想象的多。” 但这句话后面,藏着成龙对身边人的期望和信任,他希望陈德森能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甚至是下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德森做的越来越好,成龙无论去哪儿都带着他,甚至连家里的事都交给他处理,陈德森替成龙挡过架、开过车、熬过夜。 有次深夜回家,成龙靠在副驾上突然冒出一句:“小陈,跟着我不会亏。” 陈德森咧嘴笑了,“我信你。” 但有些东西,藏不住,陈德森的野心在成龙眼里渐渐清晰起来。 某一天,坐在汽车上,他猛地道:“我不想再做助理了,我想自己拍戏。” 空间一下子变得尴尬,成龙开心的神情变得不解又气愤,他从后视镜中盯着陈德森,“你嫌跟着我委屈?” 陈德森摇头,他的声音有点发颤,“不是,是我真的想拍自己的片子。” 成龙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一句:“你走吧。” 那天以后,两个人像是突然消失在彼此的世界里,成龙身边又换了新人,陈德森则一头扎进电影圈,做起了场记、助理导演,再到副导演,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二十年来,他们在电影节、晚宴、片场都碰过面,但成龙从来都是转身就走,陈德森主动打招呼也不理,谁也不提那场沉默的告别。 1990年代,陈德森拍摄的《神偷谍影》在香港电影圈声名鹊起,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导演梦,成龙却始终没有再与他有任何交集,甚至有传闻说成龙在某次采访里提到陈德森,语气里满是失落和不解。 时间来到了2001年,成龙看着剧本《特务迷城》觉得很不错,他拿起手机,没有犹豫拨通电话,电话那头的陈德森声音有点激动,但很快又平静下来:“大哥,你确定要找我?” 成龙笑了:“你现在是大导演了,我能不找你吗?” 两人见了一面,聊了很久,从电影聊到生活,从梦想聊到遗憾。最后成龙伸出手:“这次合作,希望你别再跑了。” 陈德森哈哈大笑:“这回我可不会跑。” 合作的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两个人都很有主见,现场争吵不断,但每一次争吵过后,都是更深的理解和信任,成龙拍戏依然拼命,陈德森则在监视器后面咬着牙坚持,两个人都没有再提起过去的那些不愉快。 陈德森的导演风格和成龙的动作戏碰撞出新的火花,《特务迷城》上映后票房不俗,许多人都说这是成龙和陈德森最默契的一次合作,仿佛过去那些隔阂和误解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 陈德森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成龙是我见过最拼命的人,他对电影的执着没人能比,但我也有我的路要走。” 成龙的事业早已站在亚洲乃至全球动作片顶端,他的名字成了香港电影的象征。从《警察故事》到《红番区》,每一部影片都是经典,甚至在好莱坞也闯出了一片天。他的敬业和拼命几乎成了行业的标杆,但在对身边人的期待中,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 陈德森则在导演的路上越走越远,他的作品风格独特,既有商业片的节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从《神偷谍影》到《紫雨风暴》,再到《十月围城》,他始终坚持自己的表达。他不是最耀眼的那个,但却是最有态度的那个。 参考信源:陈德森节目自述
1999年,怀了孕的吴绮莉向成龙摊牌:“我一定会生下孩子的,如果你不承认,我就向
【104评论】【10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