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是长期低烈度战争对经济的伤害比总动员还大, 会变成国际软柿子人人喊打。 反观抗美援朝、海湾战争那类,短期高烈度的“雷霆一击”才是超级军事强国的最优解。 要么不打,要打就往死里干,速战速决才能代价最小、赚得最多,俄罗斯当初要是真能“一小时22分拿下基辅”,绍伊古哪会落得现在被骂的份,早成军神级人物了。 结果现在好了,基辅没拿下,战线硬生生拖到2025年,三年半打下来,经济快被抽干了。 国际上呢?以前好歹是“五常”之一,现在成了西方制裁名单上的“常客”,连小国立陶宛都敢扣它的化肥船,印度买它的石油还敢压价,这就是长期拖下去的下场。 实力被一点点磨掉,威严碎一地,谁都不把你当回事。 德国当年闪击波兰、法国,靠的就是高烈度突袭,27天拿下波兰,40天打败法国,前期几乎没付出多少代价就横扫欧洲。 可后来陷进苏德战场的长期消耗,越打越吃力,坦克、士兵越打越少,最后被拖垮。 美国也一样,海湾战争42天就结束,海陆空齐发力,用精准打击把伊拉克军队打崩,既保住了石油利益,又巩固了“全球霸主”地位。 可后来打阿富汗、越南,搞长期低烈度反恐,结果越南战争拖了12年,花了2000亿美元,死了5.8万人,国内反战浪潮四起,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阿富汗战争更惨,20年耗掉2万亿美元,最后灰溜溜撤军,成了国际笑柄。 这就说明,超级军事强国的优势在“爆发力”,不在“耐力”,一旦把战争拖成“拼消耗”,再厚的家底也经不住造。 俄罗斯现在的困境,本质就是违背了这规律。 俄罗斯用三年半的惨败证明了:军事强国一旦犹豫手软,陷入长期消耗,再大的家底也得被拖垮,再硬的骨头也得被磨软。 所以说,不动则已,动则必须全力以赴,这不是好战,是对自己实力最清醒的认知。 对此大家怎么看?
俄乌战争带给我们的启发是长期低烈度战争对经济的伤害比总动员还大,会变成国际软柿
烟雨江南水墨情
2025-10-09 19:29:12
0
阅读:70
用户10xxx58
美国的越南战争叫低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