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西公布了!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刚刚公布的重磅数据,让全球农业市场为之一震!2025年前10个月,这个南美洲农业大国的大豆出口量突破1.022亿吨,不仅刷新历史纪录,更以全年预计1.1亿吨的出口量,彻底碾压2023年的成绩单。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仅9月一个月,中国就"包圆"了巴西93%的出口量(650万吨),前10个月累计进口占比高达79.9%,几乎成为巴西大豆的"独家买家" 。这组数据背后,是一场深刻影响全球粮食贸易格局的变革。 我认为这场变革的起点,是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连锁反应。2025年3月,美国政府以"芬太尼管控"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随即对美国大豆实施对等反制,将关税提高至97%。叠加基础关税后,美国大豆到岸成本飙升至每吨776美元,而巴西大豆凭借稳定的供应链和人民币结算优势,到岸价仅为380美元左右,每吨价差超过390美元 。这种价格鸿沟直接导致中国买家用脚投票:2025年1-8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大豆同比减少31%,而同期巴西对华出口量占比高达71.6%,稳居第一大供应国地位。 巴西大豆的崛起,离不开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长期投入。中国企业参与投资的巴拉那瓜港扩建项目,将大豆运输时间从45天缩短至32天,物流成本降低15%。这种"硬件升级"让巴西在与美国的竞争中占据先机。更值得关注的是,巴西正在构建多元化的出口网络——除了中国,其大豆还通过"一带一路"通道进入东南亚和中东市场,2025年对欧盟出口额同比增长24%,进一步分散了市场风险 。 然而,这种"一边倒"的贸易格局也暗藏隐忧。对中国而言,过度依赖单一来源可能带来供应链风险。2025年上半年,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遭遇干旱,一度导致中国港口大豆库存降至28天安全线以下。为此,中国正加速推进进口多元化战略:与阿根廷签订130万吨采购协议,恢复从俄罗斯进口非转基因大豆,并在东北盐碱地开展耐盐碱品种试验,预计2025年国产大豆产量将突破2300万吨,较2017年增长60% 。这种"多条腿走路"的策略,既保障了粮食安全,也增强了国际议价能力。 对美国而言,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正在显现。截至2025年7月,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达2200万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价格跌至十年低位,中西部农民对特朗普的支持率下降8个百分点。尽管特朗普在8月紧急呼吁中国增加采购,但中国企业用连续14周零订单的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2025/26年度美国大豆出口量预计降至4940万吨,创三年新低,而巴西出口量将首次突破1.1亿吨,成为全球绝对主导者。 这场大豆贸易的"乾坤大挪移",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人民币结算体系,正在重塑国际农产品供应链;巴西凭借资源优势和基建投入,加速从"原料出口国"向"全球粮仓"转型;而美国则因单边主义政策,在传统优势领域遭遇滑铁卢。未来,随着阿根廷出口税减免政策的持续(至2025年底)和南美国家产能释放,全球大豆贸易或将进入"南美三国鼎立"的新时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一不变的真理是:稳定的供应链、合理的价格和共赢的合作,才是国际贸易的基石。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胁迫市场时,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智慧。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美国大豆出口 全球大豆进口量 中国大豆需求 阿根廷大豆 巴西大豆 全球大豆产量 巴西大豆价格
就在刚刚, 巴西公布了!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刚刚公布的重磅数据,让全球农业市场
老刘的大局观
2025-10-09 13:05:02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