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日本和欧盟共同宣布了!据参考消息10月6日的报道,欧盟与日本政府在10月4日联合表态,双方正在就日本加入总投资额高达约15万亿日元的“地平线欧洲”大型科研计划进入最后谈判,目标是在今年内签好协议,让日本从2026年起成为该计划的准成员国。 这个计划不只是科研资金,欧盟实际上是在把它打造为一个“技术盟友圈”,外界甚至称它是“技术北约”。 目前已经有包括加拿大、韩国在内的17个非欧盟国家加入,如果日本进来就是第18个。 欧盟给的条件很直接,参与国必须共享一些敏感技术数据,这样一来就能在全球科技竞争里形成集团优势。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欧盟背后的算盘,就是在中美两股力量持续对抗的当下拉更多伙伴站队。 日本面对的第一个难关是钱,理论上,它能分到每年约200亿日元的联合研发资金,但欧盟的资金使用情况并不让人放心。 审计数据显示,真正投入研发的资金只占不到一半,不少被行政开销耗掉。 日本政府计划先投12亿日元,但经济产业省估算,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一年至少得再加50亿日元,这对一个经济增长疲软的国家来说压力不小。 第二个难关是技术开放,欧盟要求日本开放部分关键技术,比如稀土永磁体加工工艺,还希望日本企业执行它的《数字市场法案》,这可能涉及车载操作系统的源代码。 日本企业显然不希望这些技术外流,这种谨慎是有原因的,2013年,日本和美国曾在半导体领域打算合作,结果因为技术流出争议,最后计划烂尾,这让日本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欧盟又要求提交5G基站专利清单,而日本刚在6G技术上取得突破,这让企业更加戒备,比如东京电子明确表示,核心技术必须留在本土。 麻烦的不只是对外的谈判,日本国内的利益冲突也很大,欧盟想用日本的技术换市场准入,开出的条件之一是让日本农产品更开放出口。 这直接刺痛了日本农林水产省的利益,因为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已达1.2万亿日元,远超对欧的贸易额,失去这块市场的风险让他们坚决反对,这种内部争议可能让谈判卡壳。 而韩国已经让三星和SK海力士组起“半导体技术联盟”,防范日本与欧盟的合作可能带来的影响。 中国则在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加速突破,“九章四号”原型机的性能甚至比欧盟的最新产品高出几倍。日本夹在区域竞争中,会变得很难取舍。 不过,在一些细分领域,日本的中小企业或许能借机找到机会,比如中日韩在氢燃料电池上的联合研发也在推进,这说明科技合作并不全是站队对抗,区域协作也是一种趋势。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竞争,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利益,日本能否在合作中既获得所需的技术又守住底线,将决定它在21世纪科技竞争中的位置。 参考信源:日本将加入“地平线欧洲”计划——参考信息
日本的国际形象很差吗?
【8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