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那边来了大量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学签证到期后竟然赖在澳大利亚不走,并且要求

文史资鉴堂 2025-10-09 09:03:48

印度那边来了大量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在学签证到期后竟然赖在澳大利亚不走,并且要求澳大利亚给他们发放永远居留证。   早年澳洲一门心思把教育当出口产业赚快钱,对国际学生的政策放得特别宽,印度学生瞅着机会大批涌进来,一度占到澳洲留学生总数的17%,仅次于中国排在第二。   可谁能想到,这看似红火的教育生意,后来竟变成了烫手山芋,不少印度留学生签证到期后压根没打算走,一门心思要拿永久居留证,闹得移民局鸡犬不宁,澳洲政府现在是打也不是、放也不是。   澳洲早年对留学生移民确实给过不少盼头。2013年推出的PSW毕业生工作签证,本科毕业能留两年,硕士三年,博士四年,而且不限制专业,不用职业评估,印度学生一下就占了这类签证持有者的40%。   后来为了吸引人才去偏远地区,还允许二次申请延长签证,这让很多印度家庭觉得留学=移民跳板,哪怕读的是社区福利这类非紧缺专业,也想着先混进澳洲再说。   更别说那些签证工厂和幽灵大学钻政策空子,专门招些只想拿身份的学生,课程水得很,出勤率和成绩都糊弄事儿,说白了就是靠留学签证续命居留。   等澳洲政府反应过来时,局面已经收不住了。截至2023年9月,光是在澳洲待了五年以上的国际学生就有10.8万人,这些永久性临时移民里一大半是印度学生,很多人签证到期就靠跳签续命。   从毕业生签证转回去再读个水课,接着拿学生签证滞留。可澳洲的移民配额就那么多,2022-2023年净移民飙到51万,其中大半是临时签证持有者,住房、就业全被搅得乱七八糟,民众怨声载道,政府这才急着踩刹车。   2023年底,澳洲内政部直接甩出99页的移民新政,算是彻底撕破了脸:学生签证雅思要求从5.5提到6.0,毕业生工作签证更是涨到6.5,签证期限从四六年砍到两三年,还严禁跳签。   第二次申请签证得过真学生测试,证明读书是为了搞事业,不是混身份。技术移民的门槛也抬得老高,临时签证最低年薪从5.39万澳元涨到7万,没工作的毕业生连州政府提名都拿不到,更别谈永居了。   这波操作直接断了很多印度留学生的念想,矛盾一下就炸了锅。 其实早几年这种抗议就闹过,2010年悉尼市中心就有近300名留学生游行,大多是印度和尼泊尔学生,从市政厅一路走到移民局,举着标语喊口号,分发传单跟路人诉苦。   有个叫萨基卜的印度学生在移民局门前哭着演讲,说自己背井离乡来读书,现在政策一改连居留希望都没了,心里又慌又失落,只求政府能延后新政策生效时间。   还有中国留学生跟着凑热闹,读社区福利工作的小王说,自己学的专业明明能服务少数族裔,却没进技术移民清单,连个准备时间都不给。   到了新政出台后,虽然没再爆出大规模大闹移民局的事,但私下里的抱怨从没断过,不少人赖着不走,宁可打黑工也不回国,就赌政府能网开一面。   澳洲政府现在是肠子都悔青了,一边要收拾烂摊子,一边还得应付连锁反应。2025年的数据显示,印度学生的签证申请量直接暴跌66%,原本占比17%的生源一下掉了大半。   要知道教育产业可是澳洲的摇钱树,早年光印度学生就撑起近五分之一的市场,现在生源跑了,学校招不满人,连带着周边的租房、消费都冷了下来。   可要是再放宽政策,那些滞留的学生肯定会变本加厉闹,之前取消疫情签证时,近10万临时签证持有者赖着不走,已经让移民局头大了,再开口子就是自寻死路。   印度是澳洲重要的贸易伙伴,之前就因为留学生遭攻击的事闹过外交摩擦,千名印度学生上街抗议种族歧视,连宝莱坞巨星都拒领澳洲大学的荣誉学位,搞得陆克文总理不得不亲自出面安抚。   现在收紧移民政策,印度那边已经有声音抱怨“针对性太强”,要是抗议再升级,两国贸易指不定要受影响。澳洲就是当初贪快钱把口子开太大,现在想关却关不紧。   那些赖着不走的印度留学生也不是铁板一块,有的是真以为能靠留学移民,被政策坑了;有的就是奔着黑下来去的,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守法。   政府这边呢,既要压下国内的不满,又要保住教育产业,还得顾着外交脸面,简直是三面受气。2026年的目标是把净移民降到23.5万,比疫情前还低,可那些已经滞留的人怎么处理,还是个没解开的死结。   现在澳洲街头偶尔还能看到印度留学生聚在一起聊天,说起居留的事就唉声叹气,移民局门口也常有人徘徊张望,却没谁敢再像以前那样大闹。   政府倒是硬着心肠不松口,只是私下里也在嘀咕:早知道当初别把政策放那么宽,也不至于落得现在这进退两难的地步。可后悔归后悔,这烂摊子还得自己收拾,毕竟路是自己选的,哭着也得走完。    

0 阅读:0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