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时代台当局“副防长”林中斌:川普团队里的“抗中鹰派派”靠边站,川普1.0中国政策的“围堵争霸”可能移向川普2.0的“对话平衡”,中美迟早将谈判交易,不排除美暂停对台军援将成“新现实”。川普政府国防战略规划主导者表态“台湾对美国重要但非关存亡。”美国在做‘避战中国’的准备。 川普2.0寻求与中国“对话平衡”,证据在哪?作为岛内著名战略学者,林中斌也在陆委会、台“国防部”任职过。他7日发文列举证据证明他的观点—— 1.“川普政府的抗中派在失势中”是今年七月廿日《纽约时报》的标题。原因是川普有求于“一个更为强势的北京”。 2.九月十八日,《华盛顿邮报》登文“川普暂停四亿美元的对台军援”。川普政府取消了台美国防高层官员会晤,叫停赖清德八月计划前往纽约和达拉斯……川普他对台“前热后冷”,对比强烈。 3.九月十九日,中美领导人通话,透露明年初川普将访中。此外,下月双方可能将在韩国APEC场边会晤。双方迟早将谈判交易。不排除美暂停对台军援将成“新现实”。 4.长子唐纳、副总统范斯、美国防部次长柯尔比(图2),是川普多面貌对外政策的实际核心。今年二月十九日《南华早报》登载川普长子唐纳的话说:“在中国议题上美国必须避免捅龙”(poking the dragon),并呼吁参议院通过科尔比负责战略的国防部次长任命。“ 5.“川普2.0国防战略”主轴,“优先保护美国本土及西方”高于“围堵中俄”。此战略规划的主导者、柯尔比近年来主张美国没有资源应付三线作战,他在参议院公开说:“台湾对美国重要但非关存亡。”柯要求日、韩、澳洲增加军费,正是美国自己避战中国的准备。 6.九月三日中国阅兵展现军力。六日,中国国防部长董军应约与美国国防部长赫塞斯视讯对话。次日,双方外交首长通话。美方积极对中展开对话,反映军力对比变化的新现实。 7.柯尔比吉说,美国外交应以亚太为首、中国为重、经济超过军事;中美关系应为“势力均衡”,而非生死争霸。巧的是,民主党中国政策巨擘坎贝尔和专家杜如松九月七日共同呼吁:“我们对中国应该争取均衡,因为无法围堵。” 林中斌最后写道,不只是川普团队里“抗中鹰派”靠边站,美国两党的新中国政策共识也逐渐浮现! 林中斌对特朗普2.0时代中美关系转向“对话平衡”的判断,揭示了美国对台海战略的核心逻辑:美国不愿也无力在台海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这一结论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军事、战略与利益的三重现实考量。 先说军事层面。美军介入台海已无胜算 美国军方多次推演承认,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可有效压制美军优势。 具体而言: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电子战网络可摧毁美军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使西太美军“瞬间致盲”。2024年底,美国防部与国务院报告均显示,在战时,解放军可让美军战机战舰瞬间变成聋子瞎子。美军的冲绳、关岛等前沿基地均在东风导弹射程内,战时可被快速压制。美军评估显示,介入台海冲突可能付出1-2个航母战斗群的代价,且无法确保胜利。这种代价,美国是否愿意承受? 正如前陆委会主委苏起所言,解放军“不战而屈美国之兵”的威慑已成现实——美国若军事介入,不仅难以“保台”,更将动摇其全球霸权根基。 再说美国战略优先级。川普团队国防战略规划者柯尔比公开表态“台湾重要但非关存亡”,道出美国战略底线:资源有限性,美国无力同时应对俄乌冲突、中东危机与台海战争三线作战。此外,战略上“本土优先”,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要求收缩海外军事承诺,集中资源保卫本土。 换言之,美国对台支持始终以“不引火焚身”为红线。一旦台海冲突触发核大国直接对抗,美国战略利益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最后说利益交换。特朗普暂停对台军援、叫停赖清德访美等动作,表明其对台政策服从于对华交易需求。美国通胀缓解、对华贸易、朝核、中东等问题上都需要中国配合。而中美军事差距缩小促使美方寻求风险管控,避免误判升级。 林中斌所指“美暂停对台军援或成新现实”,正是美国务实主义的体现——当“保台”成本超过收益时,台湾必然成为谈判筹码。 可以说,避战中国是美国的唯一理性选择。美国对台海“避战”倾向,本质上是面对解放军实力增长的理性退缩。无论是特朗普的“交易艺术”,还是拜登当年的“护栏论”,其核心都是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摊牌。而对台湾当局而言,幻想美国军事介入无异于水中捞月;唯有放弃“台独”冒险,重回两岸对话,才是避免成为棋子的唯一出路。
台湾《中国时报》7日报道:“美国前副国务卿坎贝尔6日在《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