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高市早苗接受采访视频,我不看好她了。高市早苗采访中有两个重要观点:高市早苗实际上表达了还要去靖国神社,粉刷二战侵略历史。这样的历史观,怎么可能处理好与周边国家关系。而且她不敢推翻日美贸易协定,实际上还是抱着老美大腿。 说实话,我刚刷到高市早苗那段采访视频,就觉得这人上台后,日本的外交估计得继续纠缠在老问题上。她是自民党新总裁,2025年10月4日刚选上,媒体都说她很可能成为日本第一位女首相,这听起来挺新鲜的,但她在当选后的记者会上直说,参拜靖国神社的事儿会“适时适当判断”,还强调这绝对不该变成外交问题。这话听着像在给自己留后路,但大家都知道,她过去几年几乎每年都去那儿,春季祭典、秋季例行公事,基本没落下。靖国神社供奉的那些战死者里头,包括二战时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A级战犯的家伙,这在亚洲邻国眼里,就是日本对侵略历史的遮掩。她自己还公开说过,日本在二战中的暴行被夸大成那样,这套说法直接戳中了中韩的痛点。 想想看,日本二战时在亚洲干的那些事儿,档案里记录得清清楚楚,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强制、强制劳动,这些不是凭空捏造的。可高市早苗的立场,总是在强调士兵的牺牲和国家纪念,避开那些侵略责任的具体细节。这不是粉刷是什么?韩国媒体一看她上台,马上就说日韩关系可能又要迷宫入里,中国那边也警铃大作,担心安倍路线回归,靖国参拝一搞,关系就冷下来。公明党党首齐藤铁夫5日就跟她会谈,直球表达对阁僚参拜的担忧,因为上次安倍和小泉去的时候,中韩反应激烈,经济合作都受拖累。高市早苗这历史观,搁在国内保守派那儿受欢迎,但对外呢?周边国家凭什么买账?中日贸易今年上半年刚超1500亿美元,好不容易稳住增长,她一参拜,舆论一炸,民间情绪一起来,谈判桌上多出多少变数。说白了,这样的认知偏差,怎么可能处理好与中国的经济纠葛,或者跟韩国的历史和解?她上台后,估计得花大把时间灭火,而不是推进实质合作。 再看她对日美贸易协定的态度,更让我觉得她骨子里还是离不开美国的影子。采访里她承认,不会马上改动已经签好的协议,如果觉得哪条不符合日本利益,就在日美磋商机制里提出来。听起来中规中矩,但这不就是抱着老美大腿的节奏吗?那协议是2019年特朗普时代谈的,日本让步不少,汽车关税降了,农产品市场开了门,换来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她当时还是幕僚级人物,眼瞅着日本在华盛顿酒店里反复拉锯,美方压着壁垒降低,日本团队记录条款时笔都快抽筋了。现在她上台了,本该有机会重谈,争取更多空间,可她呢?直接说不立即修改,顶多在框架内“明确说明”。这算什么魄力?日本经济现在卡在通胀和日元贬值里,出口依赖美国市场,她要是真敢推翻,起码能给国内产业喘口气,可她选择稳住同盟基础,避免市场动荡。这不是不敢动吗? 其实高市早苗的风格就这样,她是安倍的铁杆门徒,从2006年入阁总务省开始,就一路推经济安保,2021年当经济产业副大臣时,还在会议上敲桌子强调半导体供应链风险,对关键矿产依赖的隐患。她支持Abenomics,那套宽松货币加财政刺激的路子,现在又说要降税增补,稳住民生。但对外政策上,她对华盛顿的顾虑太明显了。采访里她翻着文件复印件,承认框架已定,无法轻易变卦。这协议牵扯汽车准入和农产品关税,日本农民和车企叫苦多年,她上台后不重谈,就等于默认继续让步。美方大使乔治·格拉斯刚在X上发帖恭喜她,说期待加强日美伙伴关系,她回应的估计也得客客气气。结果呢?日本经济脆弱,工资增长跟不上物价,她还批评央行加息,可贸易上不硬气,怎么拉动内需?抱着美国大腿,听着安全,但长远看,日本的自主空间越来越小,尤其在印太战略里,美日同盟是核心,她这表态等于给特朗普或下任总统送安心丸。
10月7日,高市早苗胜选以来,国际上不少人向她表示祝贺,包括台湾的赖和蔡。但到目
【83评论】【4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