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处理郑丽文失言的方式,再次验证了沈逸的那个犀利判断: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首先“去掉一个正确答案”! 这事得从国民党主席选举的电视政见会说起,郑丽文当着众人的面抛出句话,说自己要是当选,就要拜会高市早苗搞“政党外交”。 要知道高市早苗可是出了名的扭曲历史,这种公开表态一出口,当场就被张亚中批驳,邱毅紧跟着指出她这是不了解中日矛盾的失言,甚至可能让原本支持她的国民党军系转头支持别人,把十拿九稳的局面搅成了未知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时候的正确答案简单到不用费脑子:郑丽文站出来,坦诚一句“刚才这话欠考虑,我说错了,向大家致歉”,大概率就能把风波压下去。 毕竟竞选期间口误常有,真诚认错反而能显担当。可岛内偏要反着来,把这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先扔到一边,转头派幕僚杨永明等人出来“救场”,结果救成了“砸场”。 杨永明这帮人翻来覆去就一套说辞:“高市要是当了首相,郑想见也见不到”。 这话听得人满脸问号——大家质疑的是郑丽文主动提出拜会历史观有问题的人物是否恰当,跟“能不能见到”有半毛钱关系?等于问他“菜咸了怎么办”,他非要扯“这口锅很贵”,完全没挨着重点。 更有意思的是,郑丽文后来自己回应时,虽说强调是“对等尊严地阐述主张”,但也没敢回避高市早苗的历史问题,可幕僚们的洗地连这点都绕开了,一门心思在无关细节上打转。 原本只是一句失言,顶多引发短暂争议,经这么一番操作,反倒把事情闹得更大。那些原本没关注主席选举的人,都被这离谱的“洗地”吸引过来,纷纷琢磨这到底是想解决问题还是想扩大问题。 要知道邱毅早就点出了要害,失言可能动摇选票基础,这时候最该做的是止损,可他们偏要在错误的轨道上猛踩油门,把简单的道歉变成了复杂的“立场表演”。 这波操作简直是把“去掉正确答案”的套路摆到了明面上:放着能平息争议的道歉不用,非要搞些云山雾罩的辩解,既没安抚到质疑者,又让中立者看得一头雾水。 说白了,他们怕的可能不是承认口误,而是怕“道歉”被解读成“立场松动”,可越是这么藏着掖着,越显得底气不足。 到最后,大家记住的不是郑丽文的所谓“政党外交主张”,而是他们如何精准避开所有正确选项,把小事闹大的迷之操作——这不正好应了沈逸的判断吗?
岛内处理郑丽文失言的方式,再次验证了沈逸的那个犀利判断:他们最擅长的,就是首先“
风云史迹
2025-10-08 15:51:5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