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能聪明成这样!10月7日,安徽,一男子见放假孩子光在家玩手机,不愿意出去运动,觉得这样对身体不好,于是突发奇想,让孩子去地里摘玉米,摘满1桶可以得2块钱,谁料效果竟出奇的好,孩子们都开始抢活干了![舔屏] 王先生家有三个孩子,老大读初中,最小的上小学三年级,往年假期孩子们还会出门玩耍,今年却集体变成了“手机党”。 王先生还想着难得放假让他们放松,但连续三天看着孩子们窝在沙发上头都不抬,他开始担心:“一直盯屏幕,眼睛受得了吗?整天坐着不动,身体怎么办?” 琢磨了几天后,王先生看着院外成熟的玉米地想到了办法,吃完早饭他招呼三个孩子:“跟我下地摘玉米,摘满一桶给两块钱,谁摘得多谁赚得多。” 他原本以为得费劲劝说,没想到大女儿立刻从沙发上跳起来:“真的吗?现在就去!”小儿子拽着他问:“桶在哪儿?”平时最磨蹭的老二也赶紧找篮子。 到了玉米地,三个孩子像变了个人,大女儿踮脚够高处的玉米,小儿子蹲地上专挑饱满的,老二搬来小凳子站上去摘。 平时需要半个上午才能干完的活,三个孩子不到两小时就摘了满满三桶,王先生按约定每人发了六块钱,孩子们数着钱高兴得不行:“明天我要比姐姐摘得多!”“我能摘四桶!” 接下来几天,家里上演了“抢活大战”,早上不用叫,孩子们扒拉完早饭就往地里跑,中午躲屋里吃西瓜,吃完揣上水壶又冲出去,连平时最黏妈妈的老二,都举着玉米秆喊:“妈你歇着,我够得着!” 王先生偷偷观察发现,孩子们不仅主动干活,体力也明显增强,以前爬楼梯都喘,现在能扛着半桶玉米健步如飞。 不少网友看到这事儿留言:“这招比吼一百句管用!”“建议推广,专治手机依赖。”也有人调侃:“赚的钱估计最后都充游戏了。”更多家长分享了类似经验:“我让孩子摘毛豆,现在主动帮忙做家务。”“重点不是钱,是让他们体会动手的乐趣。” 这个方法有效的原因在于,王先生没有单纯说教“玩手机伤眼睛”“运动对身体好”,而是把劳动变成了一场有明确回报的活动,两块钱虽然不多,但对孩子来说,这是自己通过付出换来的,能看到具体成果,这种体验比抽象的道理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网友热评: “以前催娃写作业像打仗,现在直接让娃下地干活,劳动教育才是最好的戒手机神器!” “自家娃尝到甜头后,现在连写作业都主动要“劳动换游戏时间”,半小时写完数学卷子还主动检查错别字。” “摘玉米赚的6块钱,刚好够买个游戏背包皮肤,完美闭环!” “劳动赚的钱爱咋花咋花,总比要钱买皮肤强吧?” “我们村现在流行'农活换WiFi密码'!村里孩子帮老人收花生能兑换2小时上网时间,现在娃们抢着干农活,比家长催着写作业管用多了。” “王先生把抽象的健康概念变成具体劳动,这才是真正的沉浸式教育。” 如果让你设计'戒手机劳动计划',你会让孩子通过哪些家务/农活赚钱?评论区晒出你的创意方案! 信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民生频道
回乡下老家时亲戚问我工资,我说8000,妻子不上班,第二天整个村子传开了,都说我
【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