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西站,一个52岁的男人,就这么躺下了。 不是累瘫了,也不是病了,就是为了省几十块钱的旅馆费。他要从这儿,转车去山东。 哈尔滨西站的长椅上,52岁的老陈蜷成了一团。 他身上裹着洗得发白的旧外套,头枕着装行李的蛇皮袋,眼睛半闭半睁。 这不是累狠了歇脚,也不是犯了头疼脑热,是为了省几十块旅馆钱。 再过两小时,他就要转车去山东,那边有个开叉车的活,一个月能挣七千。 老陈老家在佳木斯,一辈子没离开过松花江边。从前在小区当保安,早八晚六,一个月三千块出头。 钱看着是够吃饭,可家里俩大头压得他喘不过气,闺女读高三,补课费、资料费像流水似的; 两边老人都七十多了,退休金就够买药钱,平时有个头疼脑热,还得他贴补。 “得换个挣得多的活计。”半年前,老陈就跟家里商量好了。听老家亲戚说,山东那边工厂多,开叉车技术好的,一个月能挣七千。 他咬咬牙,花两千块报了个短期培训班,考了操作证。这不,刚结完业,连家都没回,直接坐火车往山东赶。 早上九点到凌晨三点,一天干十六个小时。 活是累,可一想到闺女能安心备考,老家的爸妈能少操点心,老陈觉得值。昨天到哈尔滨中转,离发车还有六七个小时。 他站在车站广场看了看,小旅馆标间要一百二,住一晚大半天的工资就没了。琢磨来琢磨去,还是长椅划算。 其实他也想过买个站票,可扛着行李站一夜,第二天干活没力气。长椅虽硬,好歹能眯一会儿。 他把外套往上拽了拽,盖住膝盖。车站的暖气不太热,后半夜凉意渗进来,老陈缩了缩脖子,想起闺女上周发的微信:“爸,别太省,我这儿有同学给的巧克力,寄回家给你尝尝。” “爸每周给你转一百,买点零嘴。”出发前跟闺女视频时,老陈特意说得轻松。 闺女在镜头里红了眼眶:“爸,你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饭,冻着了可咋整?” 他笑着应下,挂了视频却盯着手机屏看了半天,闺女高三了,明年就该高考,他多挣点,闺女就能少点压力,选个好点的大学。 车站的广播响了,提醒乘客检票。老陈揉了揉发涩的眼睛,背起蛇皮袋往候车室走。路过便利店时,他站了站,最终没进去。一瓶矿泉水两块五,省下来,够闺女买包辣条。 这世上最实在的爱,大概就是这样,不说“我爱你”,只说“我挣钱给你花”; 不喊“我累了”,只把苦往肚子里咽。 老陈就是个想让家人过得好点的普通父亲。他躺在车站长椅上的那一夜,不是妥协,是用自己的方式,给女儿的未来铺了块砖。 中国有千千万万这样的父亲。他们或许不擅长说漂亮话,却用最笨的办法,把日子往好里过。或许就是最朴素的父爱,最动人的担当。
网友观点:又要去山东了,感觉有点窒息
【3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