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寻常信号!俄从中国进口汽油,38%炼油产能被毁,乌克兰找到对俄最致命打击招数。先断俄的经济源泉。从8月开始就一心一意,天天持续不断的重点专打摧毁俄罗斯的练油厂,造成了俄罗斯有38%的工厂。停工停产,俄的汽油短缺,不得不向中国进口汽油。弃俄军事化把削弱成弱国家的。 说起最近这事儿,得从俄罗斯的能源命脉说起。俄罗斯这国家,本来就是靠卖石油天然气吃饭的,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去年石油出口量还占了它GDP的四成多。可现在呢,情况翻转得让人直摇头。从2025年8月起,乌克兰那边开始有针对性地搞炼油厂,搞得俄罗斯国内汽油柴油都紧巴巴的,不得已从中国进口成品油。这不是小打小闹,是实打实的经济重击。数据摆在那儿,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监测,自8月以来,乌克兰至少打了俄罗斯38座炼油厂里的16座,导致全国炼油产能直接腰斩近四成,日加工原油能力少了33.8万吨。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多家媒体和分析机构交叉验证出来的结果。 乌克兰不是头一回用无人机,但这次专挑炼油厂下手,节奏稳得一批。从8月初第一波开始,几乎天天有行动,目标覆盖从欧洲平原到乌拉尔的多个关键节点。像萨兰斯克、里亚赞、伏尔加格勒这些地方的厂子,全中招了。俄罗斯官方媒体《莫斯科时报》自己都承认,20多家大型炼油厂受影响,停产或部分瘫痪。北约官员评估,9月单月新增4座厂子彻底停摆,全国38%的产能就这么没了。为什么炼油厂这么脆弱?因为这些设施占地广,防护网没那么密实,乌克兰的无人机长程精准,专找储油罐、蒸馏塔和泵站这些要害部位。结果呢,俄罗斯的汽油产量8月就跌了6%,9月更惨,国内供应缺口拉大到每月40万吨左右。出口也跟着遭殃,柴油出口量创五年新低,本来想多卖给亚洲的计划全泡汤了。 俄罗斯这下子真有点儿骑虎难下了。平时它石油产量稳居世界前列,炼油厂总数38座,设计产能一年能搞定2亿多吨原油。可袭击一波接一波,维修队忙不过来,厂子开工率直线下降。政府赶紧出招,先是延长汽油出口禁令到年底,限制柴油外销,国内市场优先稳住。可光靠内部调剂不够用,价格就开始蹿升,加油站排长龙,卡车司机抱怨运费翻倍。普京那边也没闲着,能源部开会讨论,决定大举进口。首批货就从中国大连港启航,汽油柴油混着来,还有韩国、新加坡、白俄罗斯的补货。俄罗斯甚至取消了进口关税到2026年中,还给进口商补贴,物流成本全算进去。这事儿在国际上闹得挺大,路透社报道说,俄罗斯从石油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过去两个月损失74.1亿美元,占GDP的4.11%。想想看,堂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能源大国,被逼到这份上,面子上多少有点儿挂不住。 这进口汽油的路子听着简单,实际操作起来一堆麻烦。中国那边供应能力强,成品油出口量本来就大,但运到俄罗斯得跨黑海或陆路,时间成本高,油价还得加上海运费。俄罗斯媒体爆料,上周末又多俩目标中招,雅罗斯拉夫尔炼油厂和罗斯托夫泵站,产能进一步缩水。乌克兰情报头子说,这策略就是奔着俄罗斯的经济源头去的,不像以前那样只打前线阵地,而是直戳后勤命门。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本来就靠能源收入养着军费,现在炼油链条一断,财政压力山大。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分析,汽油价格涨到多年高点,政府有选项缓解短缺,但长远看,能源依赖症没治好,问题还会反复。 这事儿暴露了俄罗斯的结构性毛病。石油产业集中度高,厂子少而大,容易成靶子。乌克兰学聪明了,用低成本无人机换高价值打击,性价比拉满。相比之下,俄罗斯的反制措施跟不上,防空系统忙着护城市,外围设施顾不过来。国际制裁本来就卡着技术进口,现在再加无人机骚扰,炼油厂维修零件都难搞。结果是连锁反应:工厂减产,运输延误,民生跟着受累。俄罗斯民众抱怨声渐起,社交媒体上有人吐槽“油价飞天,工资不涨”。政府宣传机器忙着说“一切在控制中”,但数据骗不了人。9月底,16座厂子中多数单元闲置,空置率飙升,空气里那股焦油味儿仿佛都透着经济下滑的信号。 从地缘角度看,这波操作让乌克兰在谈判桌上多张牌。以前俄罗斯仗着能源杠杆,威胁欧洲断气,现在自己先喘不过气。西方媒体像Kyiv Post和Euromaidan Press都报道,俄罗斯燃料危机是几十年来最严重的一次,进口关税暂停就是明证。乌克兰没停手,10月初还打中了基里希油厂和第8军总部,节奏没乱。俄罗斯呢,空军反扑乌克兰气田,但那更像是泄愤,实际效果有限。普京的能源政策,本来就押宝出口,现在被迫转向进口,战略被动。白俄罗斯帮着补柴油,中国提供汽油,但这依赖别人,总不是长久之计。
不寻常信号!俄从中国进口汽油,38%炼油产能被毁,乌克兰找到对俄最致命打击招数。
裂谷长河娱乐
2025-10-07 23:45:49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