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一名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以2700元卖给了一位放羊人,洞房当晚,女孩

张五笙说历史 2025-10-07 18:48:00

1994年,一名18岁的女孩被人贩子以2700元卖给了一位放羊人,洞房当晚,女孩紧张地蜷缩在角落里,浑身发抖,没想到后来她竟成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1994年初夏的石家庄火车站,郜艳敏攥着回家的车票,麦收季节快到了,这个18岁的河南姑娘正要回老家帮父母割麦子,站台上两个陌生女人凑过来搭话,说附近工厂正在招工,一天能挣二十块。二十块,这个数字让郜艳敏心跳加速,家里正等着用钱。 她跟着她们转过一个又一个街角,最后被带进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等她意识到危险时,门已经从外面锁死,接下来的日子像一场噩梦,她被关在黑暗的房间里,每天只有一碗稀粥,几经转手,两个女人以2700元的价格把她卖到了太行山深处的下岸村。 买主是个五十岁出头的放羊人。被推进"新房"那晚,郜艳敏蜷缩在土炕角落,听着窗外陌生的方言和狗吠,屋子里只有一盏煤油灯,火苗在墙上投下巨大的阴影,放羊人递过来一个窝头,她颤抖着不敢接。那一夜,太行山的山风刮得特别凶,像无数只野兽在嚎叫。 下岸村藏在太行山腹地,距离最近的公路要走八公里山路,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买媳妇在这里不是什么新鲜事,第二天清晨,郜艳敏试着往村外跑,还没跑到村口就被几个妇女拦了回来,放羊人解下皮带抽在她身上,随后把她锁进了后院的小黑屋。 小黑屋的门锁锈迹斑斑,郜艳敏用发卡撬了整整三个晚上,指甲裂开了,指尖渗着血,第四天夜里,她终于撬开门栓,光着脚冲进夜色,山路在月光下像一条苍白的带子,她不顾一切地往前跑,身后的狗吠声越来越近。村民举着火把追上来,把她从玉米地里拖了出来。 那年秋天,她吞下了攒了半瓶的安眠药。醒来时,看见放羊人通红的眼睛:"你死了,我再去买一个。"这话像冰锥刺进心里,她突然明白了,在这深山老林里,她的生命真的只值2700块钱。 转机发生在一个飘雪的早晨。村支书找上门来,说村里唯一的老教师病退了,孩子们已经两个月没上课。他们看中了郜艳敏的初中文化程度,在这个文盲遍地的山村,她居然成了最有学问的人。 第一次走进那间漏风的教室,二十多个孩子齐刷刷站起来喊"老师"。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跑过来,把一本皱巴巴的语文课本塞进她手里:"老师,俺们想上学。"课本被翻得起了毛边,上面用铅笔歪歪扭扭写满了生字。 教室的窗户糊着破塑料布,风一吹就哗啦作响,水泥抹的黑板裂了好几道缝,粉笔只剩小半截,那天下午,她教孩子们唱《小星星》,童声在山谷里飘荡,惊飞了一群麻雀,放学后,她独自留在教室里,把第二天要教的生字一笔一画描在白纸上。从那天起,煤油灯常常亮到深夜。 2005年,摄影师刘向阳偶然走进下岸村,他在破旧的教室里看见这样一幕:郜艳敏正带着孩子们在空地上跳绳,两个女孩共用一根麻绳,笑声惊动了屋檐下的燕子,摄影师拍下了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场景,照片传出去后,这个被拐女孩的故事终于被山外知晓。 荣誉接踵而至,"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09年站在领奖台上时,她想起的却是另一个画面:去年秋天,她带着学生去县城参加作文比赛,有个孩子写道:"郜老师就像山崖上的野菊花,石头缝里也要开出花来。" 曾经有记者问她为什么不离开大山,她沉默了很久才说:"这些孩子要是失学了,可能又会重复父辈的老路。"如今的下岸村小学盖起了新校舍,但她依然住在当年的老房子里。女儿考进了县里的中学,儿子外出打工,丈夫还在山里放羊。 黄昏时分,她常站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回家,那些背着书包的小身影消失在山路拐弯处时,她会想起1994年那个夏天,如果当时没有在火车站轻信他人,她的人生会是什么模样?但这个念头总是一闪而过,因为教室里还有孩子在等她批改作业。 山里的野菊花开了一年又一年,当初那个蜷缩在炕角发抖的姑娘,如今成了照亮深山的光,她的故事被拍成电影,但她始终觉得自己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每个孩子能读书写字,就是最好的。"说这话时,她正在修补一本破旧的《新华字典》,胶水仔细地涂在书脊上,动作轻柔得像在照顾一个婴儿。 新学期的晨读声又响起来了,琅琅书声穿过薄雾,惊醒了太行山的黎明。

0 阅读:0
张五笙说历史

张五笙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