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10月3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家吃螃蟹,她用牙齿咬开螃蟹腿时,突然感到一阵剧痛,随后竟然连喝水都疼!女子疼得受不了了,就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牙被蟹腿崩“裂”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网友:螃蟹壳这么硬? (信源:海博TV——大闸蟹上市,有人咬蟹腿后牙齿剧痛!医生提醒→) 清蒸大闸蟹刚端上桌,李女士就迫不及待拿起一只,熟练地掰下蟹腿。她习惯性地将蟹腿凑到嘴边,牙齿对准蟹壳缝隙用力一咬 ——“咔” 的一声轻响后,尖锐的疼痛瞬间从牙根窜向太阳穴,半边脸瞬间麻木。 原本鲜美的蟹肉突然没了滋味,喝水时凉水触碰到那颗受伤的牙齿,更是疼得她直冒冷汗。谁也没想到,一顿寻常的蟹宴,竟让她不得不一次次跑向医院口腔科。 到医院检查时,李女士的牙龈已有些红肿,她指着疼痛的牙齿,连说话都不敢太用力。口腔科医生用探针轻轻触碰牙齿表面,在强光照射下,才发现牙齿上有一道细如发丝的裂纹,从牙冠延伸至牙根。 进一步检查后,医生给出诊断:牙齿隐裂,且裂纹已伤及牙神经,必须进行根管治疗,后续还需做牙冠保护,整个治疗过程至少要往返医院三四次。 “平时啃骨头、咬坚果都没事,怎么咬个蟹腿就裂了?” 李女士的疑惑,也是不少网友的不解。许多人留言表示“不敢相信”:“大闸蟹壳看着不算硬,居然能把牙齿咬裂?”“我每年都这么吃,从来没出过问题。” 也有网友分享类似经历:“之前咬皮皮虾壳,也感觉牙齿酸了好几天,现在想想可能也是裂了。” 看似意外的“蟹腿伤牙”并非个例。某三甲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称,每年秋季大闸蟹上市后,因啃咬蟹壳、蟹腿引发牙齿问题的患者约增加两成,不少人出现牙齿隐裂。 很多人认为蟹壳不如骨头硬,不会伤牙,然而蟹腿关节处硬壳和蟹钳甲壳边缘硬度远超想象,且蟹腿内部空间狭窄,咬时牙齿需集中发力,易造成损伤。 医生进一步解释,牙齿隐裂易被忽视,是因初期裂纹细小、肉眼难察,疼痛时有时无,易被误认“牙齿敏感”。但随时间推移,裂纹会加深,伤及牙神经会剧痛,甚至引发牙髓炎、牙根发炎,严重时致牙齿断裂。 像李女士用牙咬蟹腿、开酒瓶、咬坚果壳等行为,会让牙齿承受超范围咬合力,成诱发隐裂的“隐形杀手”。 为何看似坚固的牙齿,会被蟹腿 “打败”?除了蟹壳本身的硬度,更关键的是牙齿本身可能存在 “隐形隐患”。 医生指出,长期用一侧牙齿咀嚼、牙齿过度磨损、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牙齿表面的牙釉质会逐渐变薄,牙齿的抗折能力下降,即使是咬较软的食物,也可能出现裂纹。 此外,有些人牙齿本身就存在细小的发育裂纹,平时不易察觉,在啃咬硬物时,这些 “先天缺陷” 就会成为断裂的突破口。 在餐桌旁,类似 “蟹腿” 这样的 “伤牙陷阱” 还有不少。比如啃排骨时用牙齿撕咬骨头上的肉,容易导致牙齿崩裂;用牙齿开啤酒瓶、撕包装袋,瞬间的爆发力会让牙齿承受巨大压力;甚至吃硬糖、冰棒时用力啃咬,也可能对牙齿造成损伤。 这些看似平常的习惯,都在悄悄 “消耗” 牙齿的健康,等到疼痛爆发时,往往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面对这些隐藏在餐桌上的 “风险”,医生给出了实用建议:处理大闸蟹时,尽量用蟹钳、牙签等工具拆解蟹壳,避免直接用牙齿啃咬;遇到坚果、骨头等硬物,借助工具辅助,不要让牙齿充当“开瓶器”“破碎机”。 如果发现牙齿有冷热敏感、咬合疼痛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同时,定期做口腔检查,给牙齿做 “体检”,也能提前发现隐裂、磨损等问题,及时干预保护。 李女士的经历,给不少爱吃大闸蟹的人提了个醒。当鲜香的大闸蟹端上桌时,多花几分钟用工具仔细拆解,不仅能更好地品尝蟹肉的鲜美,也能给牙齿一份保护。毕竟,再美味的食物,也比不上一口健康的牙齿来得重要 —— 餐桌上的享受,不该以伤害牙齿为代价。
[中国赞]10月3日,浙江杭州,一女子在家吃螃蟹,她用牙齿咬开螃蟹腿时,突然感到
韫晓生
2025-10-07 15:51:0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