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年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刑场上徐茂公猛然抽刀,割下一块大腿肉,喂给单雄信,单雄信说:“当初贾家楼46人结义,如今只有你一人来送我,” 李世民站在洛阳城头,望着城下跪降的王世充残部。 随后,他看到了人群中那个五花大绑的壮汉单雄信。 刀斧手已举起鬼头刀,徐世勣却突然从队列中冲出,拔刀割下自己大腿一块肉,塞进单雄信口中。 “贾家楼四十六人结义,到头来只剩你送我。” 这一幕,被《旧唐书》记作“割股啖肉”。 而这段情仇的起点,要从两个河南少年的相遇说起。 徐世勣与单雄信的缘分,始于河南滑县的一片麦浪。 徐世勣出身富户,自幼读兵书、习谋略,虽未上过战场,却比寻常公子更懂人心。 单雄信是远近闻名的“飞将”,一杆长枪能挑翻三匹快马,性子烈却重义气。 两人同为滑县人,少年时在田间劳作相识,一个会算粮草,一个能冲锋陷阵,一来二去成了生死兄弟。 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举起义旗,两人一拍即合,带着乡勇投了瓦岗。 翟让虽豪爽,却只会劫掠百姓,队伍越打越穷。 徐世勣看出症结:“咱不能学匪寇,要抢官府的粮饷,既得军需又赢民心。” 翟让采纳建议,瓦岗军从此专袭州县粮仓,不出半年,队伍从几千人膨胀到数万,成了中原最猛的起义军。 此时,另一个关键人物登场李密。 这个出身关陇贵族的落魄书生,曾跟着杨玄感反隋,兵败后辗转投奔瓦岗。 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瓦岗的走向。 李密善谋略,首战荥阳大海寺,设伏击杀隋将张须陀,斩了两万隋军。 次战又用“围点打援”,端了隋军粮草大营。 徐世勣盯着捷报,对单雄信说:“李密比翟让更有野心,瓦岗该换个当家人了。” 翟让虽恋栈权位,却架不住徐世勣、王伯当等人劝说。 617年,翟让主动让位,李密成了瓦岗之主。 单雄信虽心里别扭,却也认了“天命所归”。 李密上位后,瓦岗军的裂痕开始显现。 翟让旧部本就不服,李密又是个多疑的人。 翟让曾当众索要战利品,部下也常抗命,这让李密认定“旧部难驯”。 618年,李密设宴请翟让,趁其试弓时突然下令斩杀。 消息传来,徐世勣正带兵在外,单雄信冲进帅帐时,翟让已倒在血泊里。 单雄信揪住李密的衣襟:“为何杀他?” 李密冷笑:“他不识抬举。” 徐世勣跪下来求情:“翟让虽有过,可他带出来的兄弟不能寒了心。” 李密这才作罢,将翟让旧部分给徐、单二人统领。 经此一变,徐、单与李密的关系微妙起来。 不久后,李密与王世充在洛阳决战,急调单雄信救援。 单雄信却勒兵自守,因为翟让的死,他始终记恨。 李密兵败降唐,徐世勣则审时度势,率瓦岗旧部归顺李渊。 从此,这对曾并肩的兄弟,成了战场上的对手。 一个在洛阳为王世充守城,一个在长安替李世民征战。 621年,李世民攻破洛阳。 王世充跪降,按惯例,敌方大将多被处死以立威。 单雄信作为王世充麾下最猛的大将军,自然在劫难逃。 徐世勣得知消息,连夜闯进李世民帐中:“单雄信曾与我结义,求陛下饶他一命!” 他甚至跪下来,要把自己的英国公爵位、封地全换了兄弟的命。 李世民摇头:“朕当年被他射中过,此仇难消。” 行刑那日,洛阳城西的刑场围满了人。 单雄信五花大绑,却昂首不跪。 徐世勣挤到最前,突然拔出佩刀,刀刃划过自己大腿,鲜血喷涌。 他抓起一块肉,塞进单雄信嘴里:“吃吧,这是兄弟最后一顿。” 单雄信嚼着肉,突然仰头望着徐世勣笑:“当年贾家楼四十六人,就剩你送我了。” 徐世勣跪在地上,哭着说:“我会替你照顾家人,若违此誓,天打雷劈!” 手起刀落,单雄信的头滚进尘土。 徐世勣捧着他的尸身,颤抖着割下自己的衣角,裹住那颗尚温的头颅。 单雄信死后,徐世勣兑现承诺,将他儿子接到府中抚养,视如己出。 多年后,有人在滑县见到徐世勣,问他:“您当年割股,可曾后悔?” 他望着远方:“我不后悔。兄弟情义,比官爵、比性命都重。” 这段故事被写进《旧唐书》《资治通鉴》,也成了民间“割股啖肉”的典故。 可历史的残酷在于,它只记下了徐世勣的忠义,却没写尽两个好汉在权力漩涡里的无奈。 他们本可做一辈子兄弟,却被时代的洪流冲散,最终用一块腿肉,为这段情义画上血淋淋的句号。 那个割肉的将军不是残忍,是一个人拼尽所有,也要守住的“兄弟”二字。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李世民处死单雄信,为何只有徐茂公一个人为他求情)
621年李世民下令处死单雄信,刑场上徐茂公猛然抽刀,割下一块大腿肉,喂给单雄信,
炎左吖吖
2025-10-07 11:51:24
0
阅读:239
用户16xxx80
瓦岗水浒皆假义,唯有三国情谊真
文刀双木 回复 10-07 21:01
宁学桃园三结义,勿学瓦岗一炉香
用户10xxx45
621年李世民还是秦王,626年继位的,文章胡写
lien74
瓦岗多三姓家奴
用户16xxx80
水浒旧唐皆假义,唯有三国情谊真
老实人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冥月松间照清泉尸上流
瓦岗内乱时徐才奋起反抗,单雄信跪地求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