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国科考船遭韩国货轮暴力撞击,拦腰折断沉入大海,船内的107名科考人员用尽全力呼救,但不远处的韩国肇事者看到却无动于衷,一点救援的意思都没有。 1993年春天刚过,“向阳红16”号就从上海港出发了。这艘由沪东船厂打造的科考船可是当时国内的顶尖装备,之前已经完成五次远洋任务,这次第六趟出海,目标是太平洋深处的多金属结核——那是深海里藏着的“资源宝藏”,对当时急缺矿产的中国来说,摸清储量比啥都要紧。 107名科考人员里,有白发苍苍的老研究员,也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每个人都带着仪器和资料,盼着能满载而归。谁也没料到,这趟旅程刚走到浙江舟山群岛海域,死神就悄悄逼近了。 那是5月2日凌晨四点,天还没亮透,海面上起了浓密的雾气,能见度差得离谱,肉眼顶多能看清二三十米远的地方。已经掌舵11年的船长金明奇刚接替夜班,正盯着雷达屏仔细观察周围海域。 突然,他眼角瞥见远处冒出来一团黑色黑影,正以极快的速度冲过来,赶紧抓起对讲机喊着转舵避让,同时拉响了警报。 可雾太大了,两船之间的距离实在太近,那艘韩国货轮“银角号”像失控的巨兽,“哐当”一声狠狠撞在了“向阳红16”的船身中部。 撞击的力道大得惊人,整艘科考船瞬间剧烈摇晃,实验室里的玻璃瓶摔得粉碎,仪器设备轰然倒塌,不少人没站稳直接摔在地上。更要命的是,货轮的船首直接撞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像疯了一样往里灌。 金明奇心里一沉——船身中部是承重关键,这一撞简直是拦腰截断。“快穿救生衣!往甲板转移!”他扯着嗓子喊,科考人员们顾不上捡散落的资料,赶紧互相搀扶着往救生艇方向跑。 很快,“向阳红16”的船身开始明显倾斜,后半截已经快浸在水里了。107个人挤在甲板上,有人摸出信号灯拼命摇晃,有人用对讲机反复呼叫不远处的“银角号”,可那艘货轮只是稍微停了一下,甲板上隐约能看到人影走动,却没有任何人放下救生艇,甚至连救援信号都没回一个。 更让人寒心的是,没过几分钟,“银角号”居然慢慢调转船头,加速消失在了浓雾里,连船尾都没多留一下。 绝望中,有人发现远处有灯光——是附近作业的中国渔船“浙渔332”号。渔民们听到呼救声,顶着海浪往这边赶,虽然船小,但还是赶紧放下救生圈和小舢板。 紧接着,舟山渔场的海监船也收到了求救信号,全速冲破浓雾赶了过来。救援难度极大,雾气里根本看不清船的位置,海浪还在不断拍打倾斜的科考船,有好几次救生艇差点被打翻。 老船员茅增福已经爬到了救生艇上,回头看见一个年轻研究员被断裂的缆绳缠住了脚,立刻跳回去帮忙解开。就在这时,一个大浪拍过来,船身又往下沉了一截,茅增福没抓稳,瞬间被海水卷走。直到天亮雾气散了,救援才终于结束,106名科考人员获救,唯独少了茅增福。 后来调查才知道,“银角号”是艘满载的杂货船,当时瞭望员居然在打盹,船还保持着高速航行,撞船后为了逃避责任才赶紧溜走。中国立刻向韩国提出交涉,可对方一开始还想赖账,说雾太大没发现撞了船。直到拿出雷达记录和渔船的证词,韩国方面才不情不愿地赔了钱,但从头到尾没说一句像样的道歉。 “向阳红16”最终沉在了舟山群岛附近的海域,船上那些珍贵的科考设备和前期调查资料也跟着葬身海底,损失大得没法算。这件事让所有人都记在了心里,后来咱们的科考船都加装了更先进的避碰雷达和紧急呼救系统,海上救援体系也越建越完善。 可老船员们每次说起“向阳红16”,总会提到那个浓雾弥漫的凌晨,提到茅增福消失的身影,还有“银角号”绝情离去的背影——那是刻在海洋事业里的一道伤疤。
10月4号,一艘韩国油轮把越南捕鱼船给撞沉了,然后韩国油轮扬长而去也不营救。现在
【2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