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外出拍戏的“关羽”陆树铭,突然想起窗户没关。当时大雨倾盆,他急忙开着

万寿菊芳草桥 2025-10-07 10:46:08

1990年,外出拍戏的“关羽”陆树铭,突然想起窗户没关。当时大雨倾盆,他急忙开着剧组的车回家,刚一打开门就发现一张纸从门缝掉落。没想到,就是这张纸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陆树铭在文工团演过秦国士兵,在《大秦帝国》前身里跑过群演,最长久的“角色”是“西安某小区三楼住户”。 可家里只有一张床、一盏灯,连电风扇都是借的。 那天拍戏时,他突然拍脑门:“坏了,窗户没关!” 别人笑他矫情,他却冒雨开车往家赶。 钥匙插进锁孔的瞬间,一张纸条“啪”地掉在脚边。 他弯腰捡起,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国演义》剧组找你,说你像关羽,速去西华门宾馆。” 这消息让陆树铭心头一震,要知道《三国演义》是央视筹备多年的大项目,全国选角声势浩大,单是关羽这一角色,就已经试了几百号人。 他从没想过,这样的机会会落到自己头上。 可命运的诱饵太诱人,他没换衣服,踩着湿鞋就往宾馆跑。 王扶林正收拾东西要走,门被推开。 一个身高八尺、浓眉如剑的男人站在雨里,丹凤眼自带三分怒意。 导演愣住了:“你好像...关羽。” 试镜几分钟,陆树铭就被通知去北京试妆。 后来他说:“那不是我选关羽,是关羽选了我。” 后来陆树铭才知道,是小品演员郭达向王扶林推荐了他。 剧组副导演此前找他未果,才留下了那张纸条。 至于纸条究竟是邻居转交还是剧组直接贴在门上,他到现在也没完全弄清,但这份意外的机会,他牢牢抓住了。 进组后,陆树铭几乎把自己 “活成” 了关羽。 他深知这个角色的分量,反复研读《三国演义》原著。 甚至逐字逐句的去剖析人物心理,最怕的就是 “神不像”。 拍 “过五关斩六将” 时,烈日下他穿着厚重的盔甲,身上捂出了密密麻麻的痱子,汗水把发套泡得湿透,却依旧顶着满脸油彩,一刀一刀认真劈砍,直到导演喊停,他累得瘫在地上,连沉重的盔甲都脱不下来。 有场 “斩颜良” 的戏,他更是下足了功夫。 他认为这不是单纯的砍杀,更要体现关羽的 “义”,便向导演提议,不能上来就喊杀,得先亮明身份,给对方留几分面子。 导演听后点头认可,直言他 “是真把角色读进去了”。 可拍摄过程中的苦,远不止体力上的消耗。 为了让眼睛更贴合关羽 “丹凤眼” 的形象,陆树铭每天要用乳白胶把眼皮粘起来。 这部戏拍了四年,他就粘了四年,久而久之,眼皮上留下了疤痕,长时间绷着眼皮还让他患上了高血压。 更让他备受打击的是,开拍 10 天后,父亲突然离世。 巨大的悲痛让他整个人状态全无,连导演都有些失望,甚至动了换人的念头,只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 副导演找他长谈:“你爹要是知道你放弃,得骂你。” 陆树铭咬着牙振作。 之后拍骑马戏,他从马上摔下,伤口化脓,用长针挑出血,疼得直咧嘴:“跟关二爷刮骨疗伤比,这算啥?” 1994年《三国演义》播出后,陆树铭成了“活关公”。 观众说:“看他的青龙偃月刀,就知道什么叫‘义薄云天’。 一时间,各大影视邀约纷至沓来,就连周星驰都慕名请他出演《大话西游》里的牛魔王。 但走红后的他,反而更加谨慎,因为走到哪里,都有人喊他 “关将军”。 他深知这个角色承载的文化意义,言行举止都不自觉地向关羽的 “义” 与 “正” 靠拢,出门不敢有丝毫随意,有人打招呼,必然点头还礼。 后来,他虽再没塑造出比关羽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戏路也因这个经典角色受到束缚,可他却并未停下脚步。 他创作了歌曲《一壶老酒》,唱出了对家人的深情。 还创建了 “陆家班”,收了 46 名弟子,核心就是宣传关公文化,倡导 “孝行天下”。 他常说,关羽成就了他,也塑造了他的后半辈子。 如今的陆树铭,会在直播间穿戏服讲三国,会带着徒弟去关帝庙祭拜。 有人问他:“后悔被‘关羽’困住?” 他笑:“没演关羽,我还是西安城那个关窗户的外卖员;演了关羽,我才活成了自己。” 那张改变命运的纸条,早被他压在相框里。 相框旁是父亲的遗像,他总说:“爹,我没给您丢脸。” 从雨幕里的冒失鬼,到电视里的“关云长”,陆树铭的人生,是张被命运揉皱又展开的纸。 而“关羽”二字,早已不是角色,是他与世界和解的勋章。 他证明,再普通的人,也可能被一张纸条、一个角色,托举到光芒里。 就像他常说的:“关羽没选我,是我选了关羽。” 而这场选择,让他用一生,活成了中国人心里的“义”。 主要信源:(极目新闻——众人痛别“关羽”陆树铭,有粉丝千里之外前来吊唁)

0 阅读:124

猜你喜欢

万寿菊芳草桥

万寿菊芳草桥

万寿菊芳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