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48小时就投降了?”法国海军,法国特种兵扣押涉嫌隶属俄罗斯“影子舰队“的油轮,“博拉卡伊“号已经被释放。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法国人前脚刚摆出大阵势,海军和特种兵一起上,扣了艘俄罗斯的油轮,结果没两天就放人了。油轮叫“博拉卡伊”号,贝宁旗帜的家伙,长244米,能装11万吨油,本来是从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港出发,打算去印度瓦迪纳尔港送货。法国那边说,这船是俄罗斯“影子舰队”的一员,就是那些绕着欧盟制裁偷偷运油的船队。10月1日他们在比斯开湾附近拦住它,登船检查,抓了船长和大副,还扬言要彻底查清楚。谁知10月3日晚上,船就又开走了,直奔苏伊士运河。船长是中国人,大副也一起被放回船上,但法国检察官已经给他俩定了罪,明年2月得去布雷斯特出庭。这么快就松口,外面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法国这是被普京敲打了,私下施压才低头。 先说说这“影子舰队”是怎么回事儿。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冲突,被西方制裁石油出口,价格上限、保险禁令啥的,一堆限制。莫斯科就想出这招,搞了个平行船队,用老旧船、第三国旗帜、甚至改名换籍,绕道运油。估计有600到1000艘船在干这活儿,去年运了俄罗斯石油出口的八成以上。欧盟和美国盯得紧,经常在公海或港口拦船检查,但多半是警告或罚款,真正扣押的少。这次法国直接动真格,出动海军护卫舰和特种部队,强行登船搜查。法国总理说,这是欧盟新策略的一部分,目标就是掐断俄罗斯的石油钱袋子,让普京少点军费支持前线。马克龙在哥本哈根峰会边上还对记者强调,这不是单打独斗,整个欧洲要联手堵漏洞。听起来挺硬气,但实际操作起来,问题一大堆。 为什么说48小时就“投降”了?从扣押到释放,中间就两天多点。法国一开始气势汹汹,宣称船上可能有军用货物,还牵扯到丹麦上空的无人机袭击啥的。但检查下来,没找到硬证据。船籍文件有问题,保险也对不上,但货物是合法卖给印度的石油,欧盟制裁主要针对俄罗斯船队,这艘贝宁旗的,技术上不算直接违规。俄罗斯外交部立马跳出来,发言人说这是“非法干涉”,违反国际海事公约。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会议上直接甩帽子,叫它“海盗行为”,还放话要“重大措施”回击。法国人呢?估计掂量了掂量,放船能避免更大麻烦。万一俄罗斯报复,在黑海或波罗的海抓欧盟船,那乐子就大了。伊朗以前就这么干过,霍尔木兹海峡随便扣艘油轮,换成自己的用。法国这回没敢赌太大,船放了,但人留着审,船长被控“不遵守海军指令”和“文件不全”,大副也一样。明年2月23日开庭,法国想借这事儿立个样板,警告其他影子船队别太嚣张。 这船长是中国人,在国际海运干了20多年,从水手干到大副再到船长,管过散货船和油轮,跨过黑海、地中海好几趟。船上有24个船员,多是缅甸人,他负责协调一切,从装油到航线调整。法国抓他时,说他没提供够格的船旗证明,拒不配合。但放船后,他和大副就回去了,继续带队走。俄罗斯那边肯定乐见其成,中国船长卷进去,本来就尴尬,中俄经贸紧密,这事儿闹大对谁都没好处。中国外交部没直接表态,但估计私下沟通了不少。印度那边呢?瓦迪纳尔港等着卸货,11万吨石油是实打实的能源进口,印度从俄罗斯买油占了大头,价格便宜,帮着平衡预算。法国这手,表面上扰乱了趟子,但印度货照收,俄罗斯钱照赚,算盘打得响。 从国际格局看,这事儿暴露了西方制裁的痛点。欧盟想通过油轮行动挤压俄罗斯财政,去年俄罗斯石油收入掉了一成多,但影子舰队太灵活,船老旧、保险黑市买,追起来费劲。法国带头扣船,英国、希腊也跟进过,但多是象征性。普京不傻,早就在加强波罗的海巡逻,海军演习模拟拦截,摆明要对等回击。欧盟内部也分歧大,匈牙利、斯洛伐克还靠俄罗斯油过日子,德国化学工业离不开廉价能源。马克龙推这策略,估计想在欧洲刷存在感,法国大选在即,强硬对外能拉票。但实际效果?油轮一放,俄罗斯宣传机器就转起来了,说西方是纸老虎,法国人先跳后软。全球南方国家看热闹,印度、中国、土耳其这些,继续从俄罗斯买油,制裁成筛子。
被法国军方扣押的11万吨俄罗斯油轮,已经在10月3日重新起航奔向印度,结果这事还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