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停购必和必拓不是赌气:中国在铁矿石战场下的大棋 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

慕然初心 2025-10-06 23:15:32

中国停购必和必拓不是赌气:中国在铁矿石战场下的大棋 9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一纸通知搅动了全球铁矿石市场。国内钢厂和贸易商暂停采购所有以美元计价的澳大利亚必和必拓船货,连在途的都算在内,唯独人民币计价的少量现货还能交易。消息一出,必和必拓悉尼总部连夜加班,澳总理阿尔巴尼斯急着表态"失望",资本市场更是立刻用股价下跌给出反应。不少人问:这是要跟澳洲矿企硬碰硬,抢铁矿石定价权了? 其实这事儿早有伏笔,不是临时起意的赌气。中国当了十几年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2024年光从澳大利亚就买了6.5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量的七成以上,中国过去一直没活出"买家的尊严"。2003到2008年那五年,就因为没定价权,被澳日联手抬价多花了7000亿人民币,相当于每年白扔1400亿。后来2020年更夸张,铁矿石价格被炒到230美元/吨,背后就是必和必拓这些矿企借着供应紧张和资本炒作收割中国钢厂。 为啥以前挨宰只能忍?核心是两个软肋:一是自家买家太散,几十家钢厂各自为战,必和必拓随便给点优惠就能分化瓦解,根本形成不了议价合力;二是供应渠道太窄,国内矿品味低、成本高,80%以上得靠进口,而澳大利亚一家就占了六成份额,想换供应商都没的选。那时候别说谈价格,能拿到稳定货源就不错了,普氏指数说涨就涨,咱们只能被动接招。这指数看似权威,其实只覆盖30%交易,还被摩根大通这些资本势力影响,等于别人拿着计算器算咱们的采购成本。 现在敢停购,是因为这两个软肋早被补上了。2022年成立的中国矿产资源集团就是专门干这事儿的,把分散的采购需求拧成一股绳,相当于给所有钢厂建了个"超级团购平台",对外只报一个价、谈一套条件。更关键的是供应端的破局,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年底就要运营,2026年产能有望达到1.2亿吨,这也是铁矿石中的富矿,品质一点不比澳洲的差,单这一个矿就能解决中国十分之一的需求。加上巴西淡水河谷的增量、力拓和国内矿山的智能化改造,还有废钢利用率的提升,现在就算少买必和必拓的矿,钢厂也不愁"断粮"。 这次停购最有深意的,是把"美元计价"和"人民币结算"摆上了谈判桌。必和必拓非要在现货价跌破80美元的情况下,逆势涨15%的长协价,还死抱着美元结算不放。可它忘了,澳大利亚自家的力拓和FMG早就开始人民币结算试点了,海南国际清算所4月份还上线了人民币铁矿石掉期产品,国内企业终于不用再承受价格和汇率的双重风险。说白了,人民币结算不是中方凭空提要求,而是已经有实践基础的选项,只是必和必拓还想守着美元霸权的老规矩。 这事儿远不止铁矿石买卖那么简单。全球大宗商品长期被"美元+西方指数"的模式垄断,铁矿石年贸易额几千亿美元,要是能换成人民币计价,等于在美元霸权墙上凿开了一道缝。对中国钢厂来说,用人民币结算能直接跟国内市场供需挂钩,不用再看华尔街资本的脸色;对国家来说,这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实在的推进,毕竟真金白银的资源贸易,比单纯的货币互换管用多了。 澳方急得跳脚也能理解,铁矿石出口占他们GDP的5%,80%都靠中国市场,根本找不到第二个能消化这么大产能的买家。必和必拓更清楚,要是真丢了中国订单,港口堆的矿石卖不出去,工人工资都成问题。但中方这次是不会轻易松口的,从9月初先停购金布巴粉矿警告,到月底全面停购美元计价货,步步紧逼的节奏很明确,要么按市场行情定价,要么用人民币结算,想继续薅羊毛没门。 当然,这不是说中国马上就能完全掌控定价权。必和必拓背后有西方资本撑腰,短期内普氏指数的影响力还在。但这场博弈的信号已经很清晰,中国不再满足于当"冤大头"买家,而是要从被动接受规则,变成参与制定规则。等西芒杜铁矿全面投产,人民币结算覆盖更多矿企,再加上国内期货市场的成熟,所谓的"定价权"自然会水到渠成。 说到底,暂停采购不是目的,而是我们要打破垄断的手段。从分散采购到统一议价,从依赖澳矿到全球布局,从美元结算到人民币突围,中国在铁矿石战场下的,是一盘保障产业安全、推进金融自主的大棋。这步棋看似惊险,实则是必然的,毕竟谁掌握了规则,谁才真正掌握了主动权。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初心不改

初心不改

1
2025-10-07 11:51

地产不景气省多少钢铁,这次可以扛得住

猜你喜欢

慕然初心

慕然初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