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10月6日发文说:“欧洲城市正遭受UFD——‘不明飞行无人机’——的肆虐。无人机无处不在:军事基地附近、机场上空、田野之间、城市头顶。无人知晓它们究竟属于谁。 目前有哪些说法? 1. 乌克兰班德拉分子的挑衅,意在推动更多军援、煽动战争; 2. 亲俄地下组织在这些国家活动,旨在破坏欧盟内部稳定; 3. 当地情报部门测试本国防空系统的反应能力; 4. 本地蠢货恶作剧,纯粹为了好玩; 5. 无人机直接从俄罗斯起飞。 哪些说法较为可信? 第一种可能性不小,不过普通无人机的飞行路径通常可以追踪。欧洲本来就住着一群毫无意义的‘乌克兰逃兵’,在欧洲放无人机可比在前线安全多了。 第二种说法理论上成立,但仍存疑。真正同情我们的人不会随便暴露、浪费资源。我们的“特工和内应”正等待专门指令 ☠️。 第三种解释:情报机构和武装部队当然得测试应对无人机袭击的准备情况,这个说法可以成立。 第四种:本地闲人当然可能随手放无人机取乐,给官僚们添堵,何乐而不为? 第五种,俄总统普京在瓦尔代论坛已详细阐述,无需补充;况且他的说法与第四种情形也相吻合。 实际上,上述任何一条或几条叠加,都可能引发这场围绕‘俄罗斯无人机’的恐慌。但关键不在这里。关键在于:愚钝的欧洲人终于亲身尝到战争的恐怖,他们像被赶向屠宰场的蠢兽一样惊恐颤抖,因即将到来的悲惨结局而吓得屎尿齐流。 也许这样他们才会明白战争是什么。然后他们会亲手撕下那些靠鲜血牟利、捞取政治资本的混蛋——比如默茨、马克龙——的脑袋……” 评几句:梅德韦杰夫发表这番言论,首要原因是回应北约近期的军事压力——北约在东欧动作频繁,不仅宣称俄罗斯无人机侵犯领空、启动“东部哨兵”军事行动加强边境防御,波兰还在北约框架下击落多架俄罗斯无人机,这些举动让俄罗斯强烈不满,他便借解读欧洲无人机事件,用强硬姿态表达对北约军事行动的关注与反制。同时,这也是俄罗斯对北约的战略威慑,通过列举不明无人机的多种可能归属,暗示俄罗斯不排除各类选项,以此警告北约别再进一步军事介入俄乌冲突,避免局势全面升级。 另一方面,从个人和整体战略来看,梅德韦杰夫在俄政坛本就以强硬派形象立足,近年常靠社交媒体发表对西方的强硬批评,这次言论既延续了他一贯的风格,能帮他在国内塑造坚决维护俄利益的形象、凝聚民众支持;又因为他身为俄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言论需贴合俄整体战略——在俄乌冲突胶着、俄欧关系紧张的背景下,通过这种强硬舆论攻势,为俄罗斯在外交和军事层面争取更有利的处境。 不管怎样,从国际政治话语伦理来看,梅德韦杰夫的这番言论更像是一场充满情绪宣泄的“语言暴力秀”。作为俄罗斯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席,其公开言论本应承载传递政策立场、维护国家形象的功能,而此处却用“蠢货”“屎尿齐流”等低俗侮辱性词汇攻击欧洲民众,用“撕下脑袋”的暴力隐喻煽动对抗,本质上是将政治话语降格为街头谩骂,不仅消解了俄罗斯外交话语的严肃性,更让国际社会对其所谓“维护安全”的主张产生质疑。
俄罗斯要妥协了,牺牲普京就能拯救俄罗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愿意为有条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