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日前在俄罗斯著名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言时,对美国可能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表现出自信,称这种导弹无法根本改变前线局势,但会严重恶化俄美关系。结合普京此前关于北约导弹在俄领土使用或引发战争的表态,普京的看法是美国援乌“战斧”的可能性很小——美国自身陆基发射系统不足,且为20-30枚导弹冒与俄爆发大规模冲突的风险,即便是特朗普政府也会认为过于冒险。因此,普京的反应并非强硬阻止,而是持“若真供应再视情况应对”的态度。 普京的“自信”并非对“战斧”导弹威胁的轻视,实则是对美国援乌可行性的精准预判。从实际情况看,美国不仅陆基“战斧”发射系统(如“堤丰”系统)尚处试用阶段、供应能力有限,且“战斧”涉及军用GPS加密技术、可携带核弹头,其转让需突破技术保密与安全风险的双重门槛,美国对核心盟友都持谨慎态度,向乌克兰供应的概率本就极低。这种基于现实的判断,使普京无需急于释放强硬信号。 “战斧”虽射程超1600公里、可覆盖莫斯科,且打击精度与突防能力优于乌方自研导弹,但乌克兰缺乏适配的发射平台,即便获得导弹也需美国人员介入操作,而俄方有相应防空反导体系应对。更关键的是,前线局势已形成相对僵持的态势,少量“战斧”难以打破力量平衡,这与俄专家“不会改变战场局势”的判断一致。 普京的表态既保持了威慑——明确指出援乌将导致俄美关系恶化,触及俄安全红线;又留有余地——未采取过激反制言论,与他“恢复俄美全面关系符合国家利益”的立场相呼应。这种“以静制动”的姿态,既避免了局势因言辞激化升级,也将决策压力抛给了仍在犹豫的特朗普政府,展现了对博弈节奏的把控。 美国副总统万斯提及援乌“战斧”,恰逢特朗普政府在俄乌问题上调整立场、美国中期选举临近的节点,更可能是为向选民展示施压俄罗斯的姿态,或迫使俄方重回谈判桌的策略性表态,而非实质决策。普京的“无动于衷”,正是识破这种舆论造势后的理性回应。
普京日前在俄罗斯著名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发言时,对美国可能向乌克兰
琨君说
2025-10-05 08:38: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