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毛主席突然问道溥仪的工资,当他听到只有180元,顿时脸色大变直言:薪

一桐评这个去 2025-10-06 22:46:44

1964年,毛主席突然问道溥仪的工资,当他听到只有180元,顿时脸色大变直言:薪水太少,人家是皇帝嘛!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06年,北京城的一场命运开场,清朝在风雨飘摇中迎来了一位新皇帝——溥仪,三岁的他被抱上龙椅,刚学会叫“阿玛”,就成了大清江山的主人,对于外人来说,这是荣光,对溥仪自己而言,却像一场根本无法理解的游戏,他的童年与普通孩子截然不同,身边是无数守规矩的太监和宫女,每天规矩地起居、礼仪,规矩地吃饭、学习,却并不明白什么叫“皇帝”的权力与责任。   外面的世界天翻地覆,清王朝已是末路,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帝制,溥仪只当了三年皇帝,六岁那年,在大人的安排下,答应退位,虽然失去了皇位,但民国政府与清室有协议,允许小皇帝一家还住在紫禁城里,吃穿用度有保障,对溥仪来说,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多风波,他依旧在宫墙里生活,和同龄人一样喜欢玩耍,只是宫外已是另一番景象。   但这种平静终究只是暂时,1924年,军阀冯玉祥带兵进了紫禁城,溥仪被赶了出来,带着亲人和随从,仓促离开了生活多年的宫殿,失去皇宫后,他成了无根的浮萍,辗转天津、东北等地,生活起起落落,那几年,他先是在天津的租界度日,看似安逸,实则如履薄冰,到了1931年,局势又有了新变化,日本侵略东北,急需一个顺手的工具,日本人盯上了溥仪,希望他出面帮忙建立“新政权”。   溥仪面对日本人抛出的橄榄枝,一度陷入犹豫,他没兵没权,处处受制,还存着一丝复辟的幻想,1932年,日本人正式扶持他在东北当“执政”,两年后更让他穿上“龙袍”,当上了“伪满洲国皇帝”,名义上,他又成了国家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所有重大事务都由日本人说了算,溥仪的每一个决定,都得看别人的脸色,他成了一个被推到台前、毫无自主权的象征。   这样的日子过了十多年,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土崩瓦解,溥仪逃亡未果,被苏联红军俘虏,送往西伯利亚,一段新的困苦生活又开始了,五年后,他被引渡回国,关进了抚顺战犯管理所,成为“需要改造的战犯”,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末代皇帝,这时必须自己洗衣叠被,学习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刚开始,他连衣服上的纽扣都扣不好,洗个脸也会把水洒一地,但他只能慢慢摸索着适应这些全新的生活。   在管理所里,溥仪和其他战犯一起参加劳动改造和学习,从一开始的忐忑,到后来的逐渐适应,他开始明白什么叫劳动,也学会反思自己的过去,曾经的皇帝身份,成了背后沉重的包袱,他对跟随日本人的历史,越来越感到羞愧,经过九年改造,溥仪逐渐放下了对过去身份的执念,他努力适应新环境,积极参加劳动,逐步摆脱了“皇帝”的优越感,开始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1959年,他迎来了命运的巨大转折,这一年,溥仪作为首批被特赦的战犯之一,走出了抚顺管理所的大门,从此,他变成了新中国的一名普通公民,国家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北京植物园当园丁,每月工资60元,溥仪十分珍惜这份工作,每天修剪花草、打扫园区、细心照看树木,这段简单平静的生活,让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满足感,后来,工资又提高了几次,到180元一个月。   不过,溥仪虽然身份转变,生活还不是一帆风顺,他常要接待来访的外国宾客,平时还要照顾亲戚朋友,有时经济还是紧张,1964年春节,有一次座谈会上,毛主席得知溥仪每月收入180元,觉得这个数字对于他这样需要经常外事活动、要有体面衣着的人来说并不宽裕,毛主席很快就决定,从自己的稿费里取出一笔钱,通过朋友转交给溥仪,以缓解生活上的压力,这笔钱对当时的溥仪来说,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他起初不好意思接受,觉得自己刚刚有了稿费收入,但在大家的劝说下,还是收下了这份特别的关怀。   其实,毛主席关心的不止是溥仪个人,溥仪的叔叔载涛因为家里房子年久失修,也得到了同样的帮助,这样温情的举动,让溥仪深感新中国对待历史人物的宽容与尊重,他多次表达过感激,认为正是这些改造政策和人性化安排,让他有机会重新做人。   后来,溥仪被调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做起了清宫文史资料整理的工作,这份工作非常适合他的出身和经历,他认真参与资料整理,为后人保存了不少清代档案和资料,还参与了文史研究会的一些会议,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1964年,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正式出版,这本书的写作前后耗时13年,是溥仪自我反思、还原历史的重要成果。   信息来源:新湖南——揭秘:毛泽东曾把哪位清朝皇室感动得泣不成声?;中国政协文史馆——文史专员(四)|与爱新觉罗·溥仪共事的六年    

0 阅读:45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