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夏天,北京的梅兰芳突然胸痛倒下,送医抢救后还是走了,享年67岁。 梅兰

小史论过去 2025-10-06 20:13:23

1961年夏天,北京的梅兰芳突然胸痛倒下,送医抢救后还是走了,享年67岁。 梅兰芳生于1894年,北京一个京剧世家。父亲早亡,叔父梅竹荪拉扯他长大,从小耳濡目染戏曲。八岁登台演小生,十三岁转青衣,练就一身绝活。十七岁嗓子哑了,差点断送前程,幸好娶了王明华,她家是戏班出身,帮他调养嗓子。两人婚后生儿育女,可麻疹夺走孩子,王明华让位,让他续娶福芝芳。福芝芳十四岁就上台,聪明能干,婚后退出舞台,全力辅佐丈夫,生下九个孩子。家事事业两头抓,她操劳过度,染上肺结核,四十岁去天津医治,没能回来。第三任孟小冬是台上结识,嗓音刚劲,两人合作默契,可福芝芳家族言语不善,尤其梅兰芳访美那阵,孟小冬受不了,收拾离开。梅兰芳的婚姻就这样,三位妻子各有故事,支撑他走过坎坷。 事业上,梅兰芳从1913年《贵妃醉酒》成名,北京广和楼一唱,观众就看呆了。他的水袖、眼波,成了京剧标志。1919年带团去东京,三十五人下船,码头挤满日本人,报纸天天报道。他的舞姿被叫“梅舞”,大家争相学。1924年和1956年两次返日,剧场爆满,谢幕掌声不断。1929年访美,纽约剧院里,他一出《天女散花》,西方人惊了,《世界报》说他是顶尖演员,《太阳报》赞肢体如诗。1933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剧院坐满,戈登·克雷和布莱希特都来看,笔记记得密密麻麻。他还去欧洲转,学灯光布景,带回新招融入京剧。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说,他的指法让苏联演员自愧不如。这些足迹,让中国京剧扬名海外。 抗日那几年,梅兰芳最硬气。日军占北京,他蓄须谢客,拒绝登台。来信邀请全撕了,不为侵略者唱一口戏。战后日子难过,以前一场戏赚八百大洋,现在收入少得可怜。他卖画维持,笔下牡丹兰花勉强换米粮。房产也变卖,空荡荡的家让他叹气。周恩来知道后,马上组织援助,提供资金,让他重返舞台。国家还帮他恢复演出,灯光一亮,他又活络起来。这份恩情,梅兰芳记一辈子。 中日关系缓和,国家想让他去日本演,他起初摇头,坚持抗日承诺不破。周恩来多次谈心,说这是文化交流,帮中日友好。他才松口,1956年赴日,轰动全岛,观众排队买票。他的《穆桂英挂帅》,唱得日本人直鼓掌。这趟演出,不仅圆了心愿,还让京剧再传海外。梅兰芳的坚持,不是死板,是有骨气的选择,换来更大影响。 健康一直是个隐患,早年嗓子出事就留根子。1961年夏,他在家翻剧本,突然心肌梗塞发作。家人急送阜外医院,中央调心脏专家会诊,仪器嗡嗡,心电图乱跳。周恩来那时在北戴河开会,电报一来,他中断工作,火车赶回北京。到医院,他把脉安慰,梅兰芳勉强应几句。抢救几天,病情稳了点,转普通病房,家人轮流守。可8月8日凌晨四点四十五,心跳停了。享年六十七岁,京剧界塌了天。 治丧从速,天安门和新华门降半旗,全国哀悼。福芝芳擦泪,提两点:不解剖,不火化,葬万花山自家地。周恩来尊重,批了国库那口阴沉木棺。材质乌木,坚硬不腐,本为孙中山备的,苏联送水晶棺后闲置。周恩来签字,运到医院,漆黑棺身散发木香。入殓时,家人换寿衣,合盖钉钉,福芝芳监督全程。公祭在北京展览馆,遗像前民众鞠躬,香炉灰堆高。专家艺人来吊唁,默哀三分钟。周恩来讲话,赞梅兰芳贡献,强调民族气节。 棺木运万花山,山路弯弯,车队缓慢。福芝芳披麻,指挥挖穴。她说挖三个,并排平整,面向朝阳。工人丈量铲土,深度合适,浇水夯实。棺抬入第一穴,绳索下放,黄土层层盖。梅兰芳与王明华合葬,王墓早修好,树影婆娑。碑文刻生卒,石工凿痕清晰。福芝芳抛第一抔土,按平土面。整个过程井井有条,夏阳照碑,反光刺眼。 福芝芳回家,操持家务,教子女唱腔。子女继承衣钵,在家练步,脚步节奏分明。她纠正姿势,拉袖示范。京剧没断,舞台上他们接棒,灯光亮脸,掌声如潮。她身体弱,咳嗽倚窗,仍缝衣针线穿梭。1980年1月29日,她离世,未火化,棺抬万花山第三穴。家人上坡下放,黄土盖平,三碑并列,山风吹树。子女洒水拔草,墓地常青,戏声永传。

0 阅读:52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