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这才刚暂时停火,美国企业就发现不对劲了——以前挤破头跟他们做生意的中国

文史资鉴堂 2025-10-06 15:03:32

中美贸易战这才刚暂时停火,美国企业就发现不对劲了——以前挤破头跟他们做生意的中国大买家,怎么好像彻底“失联”了。   就说液化石油气这事儿吧,当初关税战打得最凶的时候,7艘满载美国丙烷的货轮都开到半路上了,一看中国加征关税的公告,立马掉头改道去了东南亚,活生生给美国卖家上了一课。   本以为现在关税暂停了,这些中国买家该乖乖回来,结果人家根本不接茬,大部分中国塑料厂宁可多花点心思对接加拿大和中东的供应商,也死活不愿再碰美国丙烷。   这里面的门道其实特实在,中国厂家都是吃过亏的,谁也不想再踩坑里。2018年那波贸易战刚开始,美国就把液态丙烷列进了加税名单.   当时中国买家直接转头找中东进货,高盛当时就说了,中东本来就是中国聚乙烯的最大来源地,丙烷供应能力压根不愁,伊朗那边的报价甚至比地区合同价还低,傻子才不选。   后来2025年2月美国又搞事情,中国干脆对美国LNG加征15%关税,中国石油大学的专家当时就明说,全球油气供应有的是,咱们完全能找别人替代。   这么来回折腾几次,中国塑料厂早把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刻进骨子里了,茂名市2024年液化丙烷进口额涨了27.8%,但对加拿大的进出口增速飙到217%,对阿曼也涨了94.8%.   反观美国,虽然还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但增速连加拿大的零头都不到,这用脚投票的态度再明显不过了。   美国丙烷现在压根没价格优势。塑料厂本来就难,高油价把原料成本抬得老高,产品还卖不上价,利润率早被压得喘不过气了。   之前远东丙烷价格都突破每吨660美元了,创了2018年以来的新高,这其中美国丙烷因为运费涨得太离谱,成本优势早没了。   你想啊,现在75%的美国货轮都得绕开好望角,光运费就比走红海航线贵出一大截,这些成本最后还不是得摊到买家头上。   反观加拿大,地理位置近,运输时间短,成本自然低;中东更不用说,油气资源多到用不完,人家卖的价格本来就实在,中国进口商跟他们签长期合同还能更划算,谁还愿意找美国受那份罪。   还有个绕不开的坎儿,就是供应链的稳定性。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丙烯生产国和消费国,2024年表观消费量都5536万吨了,市场规模快4000亿,这么大的体量根本经不起供应链掉链子。   之前美国一会儿加税一会儿威胁制裁,中国厂家被折腾怕了,东华能源的经理都公开说过,现在企业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有了期货工具都得赶紧用来锁价格避险。   要是跟美国签了单,万一哪天中美关系又紧张了,关税说加就加,货要么被扣要么得绕道,生产计划全得打乱。   而加拿大和中东的供应就稳多了,尤其是中东,这些年跟中国合作一直很靠谱,供应从没掉过链子,中国企业自然愿意跟他们加深合作。   现在中国的丙烷进口格局早就变了,2020年的时候进口气占比还不到30%,到2024年已经涨到38.4%了,而且前十大进口商里有8家都成了交割厂库,长期供货关系早就固定下来了。   这些厂家跟加拿大、中东签的都是好几年的长单,价格、供应量都定死了,哪能说换美国货就换?   中国塑料厂现在也在升级,像中景石化都搞起了从码头到聚丙烯薄膜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还要新增产能,这种规模化生产更需要稳定的原料供应,美国丙烷那套看心情定价、看关系供货的路数,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美国企业现在估计也挺纳闷,怎么关税停了生意还回不来?其实答案特简单,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想粘起来可太难了。   中国买家不是不能买美国丙烷,是真不敢再冒这个险了,毕竟工厂要开工、工人要吃饭,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加拿大和中东的供应商也越来越给力,价格、服务、稳定性样样都在线,美国丙烷要是还拿不出点实在的诚意,怕是真要彻底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了。  

0 阅读:172
文史资鉴堂

文史资鉴堂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