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有关日常生活的倡导和法规都在遭遇尴尬: 禁塑令是北奥前期颁布的,现在除了大商超执行得好,全国各地的菜市场哪里禁得住?没有替代品是关键; 我们小区早就有了不同标识的垃圾箱,但看到垃圾车把几个箱子的垃圾一股脑倒到一起后,也就没了分类的动力; 怕传疫,倡导公筷,除了上流社会和江浙一带,哪里能坚持?东北和川渝一百年内也不会有反应; 快递上门?真做到了吗?不说快递员的工作量,真正需要上门的也占不了大多数,一是不愿意开门和陌生人打交道,二是年轻人忙工作,上门时间不好约,三是好多老人去驿站取货是一种乐趣。 关于预制菜的法规也快出笼了,希望能切实一些。 生活节奏快,预制菜市场大,全禁是不可能的。划分好标准,商家必须标明哪些是新鲜食材、现点现做,哪些是央厨制作,哪些是半成品加工。至于价格,你随便写,不用怕,消费者会教育商家的。#万能生活指南# @牛柄膳杬,分享有价值的感悟
为什么近两年大闸蟹没有那么火爆了?
【5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