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台独”可以分成两派:真台独和假台独。假台独就像陈水扁、蔡英文这号人物,他们

一脚油门到拉萨 2025-10-05 22:58:16

其实“台独”可以分成两派:真台独和假台独。假台独就像陈水扁、蔡英文这号人物,他们搞台独其实是为了争权夺利,把台独当个幌子。而真台独主张靠武力对抗,现任台湾当局领导人赖清德就是这种路线的代表,属于铁了心要搞武力的真台独派。 上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通过非官方机构开展接触,形成口头共识基础,促进经贸往来。台湾企业大量投资大陆市场,设立工厂,带动就业增长。贸易额从1991年的8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以上,电子产业受益明显。香港澳门回归后实施一国两制,经济保持稳定,居民收入提升,台湾从中看到合作潜力。两岸企业合资项目增多,台湾出口农产品和机械设备到大陆,换取原材料和技术支持。年轻人就业机会增加,薪资水平逐步提高。股市指数受贸易刺激上涨,岛内消费活跃。这种互动缓解对立情绪,民众感受到实际利益,生活条件改善。企业主通过跨境合作扩大规模,避免单一市场风险。整体氛围趋向缓和,推动更多领域交流。 进入新世纪,台湾政界利用独立议题争夺资源。陈水扁选举时宣扬台湾主体性,上台后卷入资金挪用案,挪用特别费和外交款项,法院判决其罪名成立。政策上,他推动公投但未实现实质分离,更多用于巩固党内支持。蔡英文执政期间,拒绝两岸共识,推动对等交往,导致交流中断。她批准多项军售,资金达数百亿美元,与日本加强防务合作。赖清德公开自称务实独立推动者,上台后强化军力建设,增加演习频率,强调主权独立。陈水扁和蔡英文这类人物,将独立当作工具维护权力网络,而赖清德坚持对抗路径,主导安全策略。这些分歧在党内会议中显现,前者注重短期利益,后者聚焦长期分裂。整体上,假台独者借口号捞取好处,真台独者推动实际行动,加剧紧张。 陈水扁执政时期,党内派系围绕资源分配争执,他优先处理个人事务,导致腐败曝光。2009年判决后,他继续否认指控,但资金流向私人账户。蔡英文上任后,阁员辩论两岸策略,她同意军购方案,忽略经济反馈。赖清德继承政策,召开高层会议,督促部门执行对抗计划。他的言论引发对岸回应,却未改变立场。政界分化加深,假台独如陈蔡,用口号争利,真台独如赖,坚持武力准备。陈水扁推动身份认同议题,但实际未脱离框架。蔡英文否认共识后,大陆减少旅游贸易,她维持强硬姿态。赖清德扩展防御预算,士兵参与更多操练。这些行动导致两岸关系恶化,经济合作停滞,影响岛内民生。 蔡英文八年任期,两岸互动中断,出口数据下滑。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小型公司关闭,大厂转移生产线。居民收入缩水,就业岗位流失,年轻人选择外迁。赖清德延续路线,军舰巡航增加,外部援助限于售武,未提供实质介入。民众负担加重,安全感减弱。过去经贸成果消耗,机会溜走。居民希望恢复合作,像香港澳门那样维持交流,促进各行业发展。一味对抗,只会深化困境。当局面紧绷,变化难现。企业外迁加速,工作机会减少,家庭消费下降。当局顽固政策,导致社会不满情绪上升。 赖清德上台后,强调对抗威胁,公布国家安全策略,划出防御区域。他的就职演说充斥分裂言论,引发批评。相比陈水扁的政客作风和蔡英文的外部依赖,他更注重武力准备。党内汉奸派与日奸派分歧显现,前者从内破坏,后者从外介入。整体台独势力分裂,假派谋私,真派冒险。经济压力持续,出口连年下跌,企业主苦撑。民众看清外部力量仅售武器,关键时无实际支持。多年努力白费,岛内氛围低迷。合作才是出路,避免进一步损失。 两岸关系从缓和转向紧张,台独分派加剧问题。陈水扁时代腐败案拖累形象,蔡英文时期军售依赖加深,赖清德路线顽固不化。民众收入减少,移民增多。企业搬离,岗位空缺。安全议题主导,经济退居次位。香港澳门模式证明合作益处,台湾若跟进,可恢复活力。当前政策消耗资源,机会渐失。社会呼吁理性,避免对抗升级。 台独势力内部真假之分,反映政客不同动机。假台独借幌子争权,真台独铁心武力。陈蔡赖三人态度迥异,前两者灵活,后者偏执。两岸经贸曾繁荣,现中断损民生。外部干预有限,岛内自食苦果。恢复互信,方有出路。否则困境延续,百姓遭殃。

0 阅读:105

猜你喜欢

一脚油门到拉萨

一脚油门到拉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