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在常德摆庆功宴,招待57师残存官兵,刚端起酒杯,门口突然一阵急促脚步声,军

寒江孤影呢 2025-10-05 21:37:47

王耀武在常德摆庆功宴,招待57师残存官兵,刚端起酒杯,门口突然一阵急促脚步声,军长傅仲芳带着一队士兵闯入,强硬的说要抓走师长余程万。 那天是1943年12月9日下午,常德刚刚光复。 57师死守常德半个月,从8000多人打到只剩下三百来人,硬是把日军拖成了泥潭。 王耀武心疼这些拼命兄弟,特意摆了这顿庆功宴,慰劳残存官兵。 气氛原本压抑又热烈,酒才刚热,菜刚上桌,傅仲芳就来了。 这不是来吃饭的,这是来抓人的。 余程万没说话,放下筷子,看着傅仲芳,脸上一点表情都没有。 事说回来,这事早就埋下了雷。 11月初,日军三个师团扑常德,57师挡在最前线。 余程万临战前发布动员令,四个字:与城共存。 部队死守城门,巷战打到贴脸肉搏,最后一天,弹尽援绝,尸体堆满街道。 余程万发出电文,说自己“人无、城破”,然后带着一百多人突围而出。 这一下就出事了。 蒋介石本来就下了死命令:不可撤退。 余程万突围的消息一传到重庆,蒋介石勃然大怒,当场拍板:严惩。 罪名也有了,叫“违抗军令”。傅仲芳就是奉命来抓人的。 王耀武盯着傅仲芳,脸色铁青,筷子都没放下。 “你要带人走,给我个理由。” 傅仲芳不多话,从怀里掏出手令,啪一声放桌上,盖着“最高统帅部”三个大字。 王耀武没接,只是看了余程万一眼。 余程万笑了笑,说:“王军长,我该走了。” 那一刻,谁都没说话。桌上剩饭剩菜,热腾腾的冒着气,没人动筷子了。 57师的老兵站起来,眼眶发红,但没人拦。 这顿饭吃得憋屈,可背后的事更复杂。 余程万是黄埔一期,资历老、脾气硬。常德一仗,57师打得惨烈,几乎全军覆没。 西门守军死战七天,打退日军几十次进攻,全军战死。 北门一个营中毒气,全营阵亡;德山失守后,副营长带200人死守四天,一个不剩。 到最后只剩三百多人,余程万亲自带人从小巷突围,穿过日军防线,夜行百里,才和友军会合。 按理说,这份血战功劳,怎么也得嘉奖。 但偏偏因为“没死守到最后”,就被扣了个“临阵脱逃”的帽子。 傅仲芳抓人那天,常德刚收复,王耀武气得当场摔杯子: “你们知道他带着多少人守住了这座城吗?!” 傅仲芳冷着脸,说:“我只知道,最高统帅部下了命令。” 王耀武拦不住,余程万也没挣扎,他知道这事没得讲理。 从城里突出来那一刻,他就明白,可能不是死在战场,而是栽在命令上。 被带走那天,常德城还在冒烟。街头还有未处理的战壕,巷子里血迹未干。 百姓站在街边,看着余程万从他们中间走过,没人说话,只有老人偷偷抹泪。 余程万被押到长沙,蒋介石亲自签字,判处死刑。 但事情没那么快定下来。 常德六万百姓发起联名请愿,光是签名就堆了整整几麻袋。 王耀武、俞济时、张治中几个大将联名上书,说:“这人不能杀。” 舆论压得太大,最终改判两年徒刑,实际关了四个月就放了。 出了狱,他什么也没说,直接回了乡下。 后来,王耀武回忆常德,说:“这仗,打得不冤,可有的人,冤得太狠。” 其实余程万早不是第一次“惹事”。 战前,他力排众议,要求疏散全城百姓,光是民工转移就动用了三千人,临时修路、挖壕、送水送饭。 有人说他多此一举,他回一句:“百姓在,城才算守住。” 可惜,到头来,百姓记得他,战友敬他,朝廷却要他死。 后来张恨水写《虎贲万岁》,书名是余程万亲口说的。 他说:“不是我万岁,是那些死在常德的兄弟们万岁。” 这句话,没人敢反驳。 几十年后,常德城修纪念碑,刻上了57师战死将士的名字。 柴意新、许国璋、彭士量……一个个都在,唯独没有余程万。 有人问为什么? 老兵说:“他活下来了,可他也死在那一晚的饭桌上了。” 有些人,枪打不死,命却葬在一句命令里。

0 阅读:50
寒江孤影呢

寒江孤影呢

自我否认先驱